[发明专利]扭簧鱼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5888.1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七彩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4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簧鱼钩。
背景技术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钓鱼的主要工具有钓杆,鱼饵。钓杆一般由竹子或塑料轻而有力的杆状物质制成,钓杆和鱼饵用丝线联接。一般的鱼饵可以是蚯蚓、米饭、菜叶、苍蝇、蛆等,现代有专门制作好的鱼饵出售。鱼饵可以直接挂在丝线上,但有个鱼钩会更好,对不同的鱼有特殊的专制鱼钩。但是,传统的鱼钩要靠鱼线拖拽力将鱼钩住,由于拉竿时机不好把握,所以钓鱼时存在脱钩现象。最主要的是:单钩的鱼钩因为横向长度短,很容易被鱼拽开,可是多钩的鱼钩虽然横向的长度够长了,可是这样在配上饵料的时候,使整体占用的空间很大,容易被鱼起疑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一旦咬钩就无法逃脱的扭簧鱼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扭簧鱼钩,包括由弹性材料卷绕而成的扭簧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主体两端头分别具有用于刺向鱼嘴两端且相互交叉的尖部,两尖部相邻侧面分别联接有以使两尖部产生张力且相互卡接的卡块,所述扭簧主体位于其轴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拐柄以使两卡块沿扭簧主体轴心线方向相互脱开。
进一步的,所述拐柄与位于其沿扭簧主体轴心线另一侧的卡块相联接;且所述拐柄呈L型,其水平部与卡块的底部相联接,竖直部与扭簧主体轴心线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相邻侧面为一斜面以使卡块的截面呈一直角梯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将多个钩放入水中,不必时刻盯着。但是,鱼一旦咬钩就无法逃脱,而且结构原理新颖、创新,造价便宜,占用空间小,不会容易被鱼起疑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鱼咬钩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鱼咬钩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说明:
1-扭簧主体 2-尖部 3-卡块 4-拐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例,一种扭簧鱼钩,包括由弹性材料卷绕而成的扭簧主体1,所述扭簧主体两端头分别具有用于刺向鱼嘴两端且相互交叉的尖部2,两尖部相邻侧面分别联接有以使两尖部产生张力且相互卡接的卡块3,具体参见图1,当两卡块相互卡接的时候,扭簧主体的两端就被张开产生了张力,所述扭簧主体位于其轴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拐柄4以使两卡块沿扭簧主体轴心线方向相互脱开,当鱼碰到拐柄的时候,两卡块就是解除卡接的关系,由于之前的张力作用下,两尖部交叉相向的运动,分别刺向鱼嘴的两旁,通过两尖部可以确保鱼不会脱钩。
所述拐柄与位于其沿扭簧主体轴心线另一侧的卡块相联接,这样可以确保鱼不过碰到哪一个拐柄,都可以解除两卡块的卡接关系,从而实现刺向鱼嘴的目的;且所述拐柄呈L型,其水平部与卡块的底部相联接,竖直部与扭簧主体轴心线相垂直,具体参考图1与图2。
所述卡块相邻侧面为一斜面以使卡块的截面呈一直角梯形,这样在再次使用的时候,方便两卡块相互滑入并实现卡接。
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本发明,请参考图3,在该图中,横向的箭头表示尖部的运动方向,竖向的箭头表示拐柄和卡块的运动方向;本发明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将饵料包覆在本发明的外周,当鱼去吃饵料的时候,会触动拐柄解除卡块的卡接关系,使两尖部刺向鱼嘴,从而钩住鱼。
本发明在没钩住鱼的时候体积小,只需少量的饵料就可以包住,不会被鱼起疑心,而在两尖部张开后,横向的长度很大,可以完全的钩住鱼嘴,不会发生脱钩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七彩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七彩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8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项动态力传感器
- 下一篇:基于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