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三面锥封装内置巡日转动机构的光伏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5734.2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恩高;张伟峰;张涛;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嘉兴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面锥 封装 内置 转动 机构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等三面锥封装内置巡日转动机构的光伏组件,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随着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将大幅增加。我国已将新能源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拟加大对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投资,以减少经济对石化能源依赖和降低碳排放。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光伏发电有望规模化发展。
光伏组件在整个光伏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几年来对组件改进很少。现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主要用于:1、固定式光伏系统;2、跟踪式光伏系统。固定式结构简洁,但系统效率低。跟踪式系统效率高,但目前的跟踪系统采用多块组件整体转动,存在重量重、转动空间大等缺陷,无法用于屋顶光伏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而屋顶光伏系统却是光伏应用市场中的重中之重。等三面锥封装组件能有效增加电池片受光面积,有效的改进组件实际光电转换效率,但需要配跟踪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如何扩大等三面锥封装组件在屋顶光伏系统的应用。这一个改变将对光伏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光伏组件在跟踪系统中需要外部支架带动若干整块组件转动,存在转动空间大,安装不便等缺陷,而提供一种等三面锥封装内置巡日转动机构的光伏组件,它在对太阳光实时跟踪且光伏组件外围框架不运动时,仅仅是内部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作小幅转动,大大缩小系统运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同时保留了固定式系统的便捷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若干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铝合金框架,下传动连接轴,上传动连接轴,传动杆,连杆;所述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下转动连接轴和一根上转动连接轴,若干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通过各自的下转动连接轴和上转动连接轴以及轴套座安装在长方形的铝合金框架上;所述的下转动连接轴一端部通过一传动杆和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通过一外部小型减速器与可实现太阳光跟踪的跟踪组件电机相连接,可实现太阳光的跟踪。
所述的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1主要有若干等三面锥封装组件按照预先设定的安装孔位交叉排列在一支架底板上面;所述的等三面锥封装组件为一种156或125三角形的单晶硅或多晶硅的切割电池片通过无框结构滴胶电池板封装而成。
所述所述的铝合金框架为一可直接安装的在地面或屋顶支架上的长方形框架;所述的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固定有所述下转动连接轴和上转动连接轴,所述的轴套座中间安装有固定下转动连接轴和上转动连接轴的自润滑轴套。所述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的下转动连接轴和上转动连接轴分别通过各自的轴套座安装固定在长方形的铝合金框架上。
所述的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分别设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组件;所述下转动连接轴的一端通过键或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销轴相连有连杆,且所述传动杆与连杆可以相对运动,所述连杆与受跟踪组件控制的外部小型减速器电机相连。
本发明所述等三面锥封装内置巡日转动机构的光伏组件,具有如下明显有益效果:电池片采用等三面锥封装,有效提高组件的实际光电转换效率,通过内置巡日转动机构可高效地跟踪阳光;可便捷用于屋顶光伏系统及BIPV(建筑一体化系统),较好的结合固定式系统的低成本与跟踪式系统的高效率,是一种全新的光伏组件,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光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光伏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光伏组件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等三面锥封装结合件、2—铝合金框架、3—下传动连接轴、4—上传动连接轴、5—传动杆、6—连杆、7—轴套座、1—1等三面锥封装组件、1—2支架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嘉兴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嘉兴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刚石微粉球磨分级装置
- 下一篇:沸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