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活体乔木或树桩上种植灵芝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5705.6 申请日: 2013-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3039271A 公开(公告)日: 2013-04-17
发明(设计)人: 刘劲;刘已路 申请(专利权)人: 刘劲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代理人: 李展明
地址: 410001 湖南省***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活体 乔木 树桩 种植 灵芝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珍贵的灵芝菌种植在活体乔木和/或树桩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传说中被人们喻为仙草,象征着吉祥、富贵和健康长寿。灵芝其实是一种腐生真菌,野生灵芝是长在树林内的阔叶树腐烂的树桩树蔸和树根上,十分稀少。而我国研究人工栽培灵芝已有几十年历史,对灵芝菌的生长特性、人工培养菌种及人工栽培方法有成功的研究:灵芝菌与其他真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不大的15℃-35℃都能生长,而最适温度25℃左右,最适空气湿度为90%左右,灵芝菌丝生长需要无光的条件,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漫射光,灵芝对CO2非常敏感,必须经常通气否则不易形成菌盖。

灵芝着生在活体乔木或树桩上,这在自然界里是极为稀有和难得的,正可谓物以稀为贵了。人工栽培灵芝分为瓶栽和段木埋土栽培两种方法,而人工培养灵芝的菌种也分为木屑菌种和段木菌种,菌种培养基要保持偏酸性,培养料PH为5-6.5为宜。

现有的灵芝栽培方法,例如中国发明专利85100417公开了一种灵芝工厂化栽培方法,其人为的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达到灵芝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可进行常年工厂化生产。灵芝栽培通常发菌温度为25℃至28℃,出蕾至子实体成熟采用自然散射光,其特征在于发菌期温度为低温,出蕾至子实体成熟采用人照散射光。

中国发明专利200910041707.6公开了一种灵芝栽培法,其栽培料中含有桉树。其中,较优选含有桉树的树皮或树杆或树皮树杆混合物。其在灵芝栽培法中选用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认为不适于灵芝栽培的桉树做为栽培料,获得了生长速度更快的灵芝子实体,其中子实体中所含的灵芝有效成分含量接近。此外,由于桉树生长快、轮伐期短、木材产量高,因此其价格较其它阔叶树木更低,并且由于不用添加棉籽壳、甘蔗渣等其它成分,因此该灵芝栽培法成本相对而言更低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将灵芝着生在活体乔木或树桩上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采用适合的树种如银杏、桂花树、杨梅树、枫树、桔树、柚树、桃树等乔木大树或上盆的造型活体树木,或是树桩,采用已有树形或进行人工造形; 

步骤二:对准备接种的树枝部份进行预处理:第一,将准备接种着生灵芝的粗枝离分叉处以上保留相应长度锯断;第二,将锯断枝分叉处附近环剥一圈或绞缢处理,并去除环剥或绞缢处以上的分枝和细小枝叶,使整个准备造形的断枝呈失水状态;而环剥或绞缢处以下生长出的新枝叶则可予保留;

步骤三:接种处理,在树木开始生长的时节,按事先设计好的图形,在欲接种的断枝上钻孔或刻沟,再将灵芝枝条菌种或木屑菌种接种到钻孔或刻沟内;

步骤四:接种后的管理:第一,接种后随即用圆筒形的半透气的薄膜套在断枝接种处,先将薄膜筒下端扎紧,然后填满湿润的培养基质,再把圆筒形薄膜上端扎紧,将薄膜土球固定,接种后在其上部再固定一个保护棚或罩;

步骤五:接种约一个月后菌种长入断枝木质部内,在接种后约1-2个月时将接种处薄膜逐渐划开,逐渐除去接种处的培养基质,让其上面长出子实体,在适宜的温度、湿润的空气和漫射光下,在3到6个月的时间中就能按照设计方案长出灵芝。

根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二中,将准备接种着生灵芝的粗枝离分叉处以上保留相应长度为至少10厘米以上;

步骤二中为使接种的断枝快速失水、变干,除采用环剥或绞缢法及除去断枝上的所有老枝叶等方法外,还应不断及时抹除断枝上新长出的嫩芽、嫩枝、嫩叶以免消耗断枝内的氮素和碳素营养,保证灵芝菌生长的营养供给。

步骤三中灵芝菌盖长出后,应调节环境空气温度为20~32℃,空气湿度为80~90%,并通过保护棚或罩覆盖遮阳网达到漫射光效果,促使灵芝菌盖长大到预期效果。

步骤三中树木开始生长的时节为一年中日最低温度大于15℃时开始。

步骤四中接种后除了保持接种部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通气、遮光、防雨水冲刷等等条件外,还应防止其它真菌、病虫害及鸟兽等的危害。

步骤四中所述的培养基质是腐殖土、青苔和木屑的混合物。

步骤五中所述合适的温度为20~3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劲,未经刘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