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口服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5581.1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华;李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郑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08;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萎缩 胃炎 口服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口服液,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口服液。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的“痞满”等范畴,临床常见上腹部饱胀,纳差、胃脘胀满,纳差,食少、食后不易消化,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或面色萎黄,大便稀溏等症,后期可见营养不良、贫血等。由于本病病程较长,伴中度以上异型增生者,有可能沿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模式演化,因此,积极防治萎缩性胃炎,对于减少胃癌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迄今为止,西医对本病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上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大都处在以汤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这种疗法服用不方便,患者难以坚持服药。已开发研制上市的中成药物很少,且疗效不甚满意,因此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则方药的研究,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和中成药物,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疗效迅速、费用低、服用方便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口服液。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现依据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药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浙白术10份、茯苓15份、陈皮10份、旱半夏10份、醋香附10份、砂仁10份、厚朴10份、醋郁金10份、刘寄奴15份、桂枝6份、元胡10份、山楂10份、炒麦芽10份、炒神曲10份、乌药10份、白芍15份、太子参12份、甘草3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
(1)、按组方称取上述各组份原料;
(2)、将称取的浙白术用土炒至微黄;
(3)、将经过步骤(2)炒制的白术与称取的陈皮、醋香附、砂仁、厚朴、醋郁金、乌药、桂枝用水蒸气蒸馏,然后收集蒸馏液后,将药渣过滤,得水溶液A;
(4)、将经过步骤(3)过滤的药渣与称取的茯苓、旱半夏、刘寄奴、元胡、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白芍、太子参、甘草加适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B;
(5)、将水溶液A与滤液B合并,浓缩至适量,离心,加入苯甲酸钠及甜蜜素适量,搅匀,再加入经过步骤(2)收集的蒸馏液,混匀,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灭菌,即得。
本发明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正如《景岳全书》云:“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肝属木,主疏泄,畅气机;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疏泄条达,胆汁疏泄正常,有助于水谷的腐熟,脾胃的运化;同时,肝疏泄条达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有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以荣养,疏泄才能正常。临床无论情志伤肝、木郁乘土,或饮食损伤脾胃;或是脾胃久病虚弱,土虚木壅,均可导致肝郁胃滞、肝胃不和或肝脾失调。若脾气亏虚,肝气郁滞,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则胃胀隐痛;脾虚无以运化水谷,胃虚无以腐熟水谷,则纳差食少,气血化生不足,形体失养则消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脾虚肝郁之象。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脏腑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的功能密切相关,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胃滞。治疗当以健脾、疏肝、和胃。
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健脾益气和胃为君;醋香附、醋郁金、刘寄奴、厚朴、乌药、砂仁疏肝解郁理气为臣;桂枝、白芍温中通阳柔肝为佐;元胡、山楂、麦芽、神曲活瘀化积消食为使。本方诸药相需为用,补中寓行,脾、胃、肝三脏腑同治,共达健脾、和胃、疏肝之效,使脾胃健运,肝气疏达,气血条畅,诸症得除而胃痞得愈,可有效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所并发的肠化和异型增生。本发明口服液治疗本病时,将证与症有机结合,在临床中,依据脾虚、胃滞、肝郁三者的轻重而灵活调整药物的组成与剂量,并不拘泥于此方。另外,本发明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胀症状突出之时,不能刻意重用补药,以妨补而壅滞,而应偏重疏通(疏利),待胃胀减轻后,再补气治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郑生,未经李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