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梁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3950.3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岳志宏;高贵胜;韩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2D2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圆形和弧形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具体地,是关于一种适用于大型储罐基础混凝土环梁施工的环梁模板。
背景技术
大型储罐基础环梁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环状薄壁结构。环梁模板目前通常采用刚性模板体系,即采用标准定型钢模板或木模板拼装组合,并用钢管式架杆支撑固定。由于定型钢模(木模)尺寸小、拼缝多,是一种以多边形柱体来拟合圆弧面的模板体系,因而环梁模板整体圆滑度效果较差、局部轴线偏差不易调整,施工费时费力。而采用特制大型圆弧面钢模板,因数量多、自重大、人工移动不便,不仅需要大型机械辅助运输、吊装就位和转场,而且模板重复利用率低(通常限于工期要求,一套模板在一个工程项目上一般只周转2具罐基础)、成本费用高、一次性投入造价大,经济上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梁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造成的施工不方便、成本费用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环梁模板,该环梁模板包括:柔性模板、多条楞木、内外环圈捆绑钢筋、内撑杆、支架杆件、拉杆,其中:所述的柔性模板包括多层竹胶板,在竹胶板上竖向固定设置有多条等间距的楞木,所述的多条楞木均具有预定高度;所述的内外环圈捆绑钢筋将所述柔性模板连接成整体;所述内撑杆与所述柔性模板用钢筋固定,对拉螺丝杆与所述的内外环圈捆绑钢筋及立杆捆绑钢筋固定,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的柔性模板间距;所述的支架杆件包括立杆和斜撑杆,所述立杆和斜撑杆固定成直角三角形与所述柔性模板固定共同支撑所述柔性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外环圈捆绑钢筋为螺纹钢筋,通过对焊或搭接焊将所述柔性模板捆绑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杆包括:上排斜撑杆和下排斜撑杆,所述上排斜撑杆和下排斜撑杆的上端均与所述的立杆固定,上排斜撑杆和下排斜撑杆的下端均与地锚横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杆采用钢管加工,每两根成一组,每组立杆对应4根拉杆;所述立杆与所述拉杆竖向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的拉杆为对拉螺丝杆、两端设置有蝶形钢管卡,所述的蝶形钢管卡将所述拉杆与所述立杆固定。
其中,所述拉杆上设置有PVC管套。
进一步地,所述内撑杆为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环梁模板还包括:垫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柔性模板与环梁钢筋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的环梁模板,表面整体圆滑度的效果好,安装方便、工期短,环梁模板所采用的竹胶板柔性模板成本低,施工工艺合理规范,应用范围广,推广前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梁模板单面支护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梁模板双面加固剖面示意图;
图3是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梁模板单面支护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梁模板双面加固剖面示意图(图中单位:mm)。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梁模板,包括:柔性模板1(图2中,柔性模板设置在楞木2内侧,图中未示出)、楞木2、内外环圈捆绑钢筋3、内撑杆4、支架杆件及拉杆。其中:柔性模板1包括多层高强度竹胶板,在高强度竹胶板上竖向固定设置有多条等间距的楞木2,多条楞木2均具有预定高度;内外环圈捆绑钢筋3将柔性模板1连接成整体;内撑杆4与柔性模板1用钢筋固定,对拉螺丝杆5与内外环圈捆绑钢筋3及立杆捆绑钢筋固定,用于支撑固定柔性模板间距;支架杆件包括立杆11和斜撑杆,立杆11和斜撑杆固定成直角三角形与柔性模板固定共同支撑柔性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断时间面积法热分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填充型保温壁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