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3470.7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5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兵;廖银河;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0 | 分类号: | B01J20/30;B01J20/16;B01D53/02;C02F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0.5869),是大气中除N2和NO2外最丰富的含氮化合物之一。氨气挥发到大气中会引发酸雨,而随着降雨又会沉积于水体或土壤中造成植物富营养化或改变生态结构,从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人体可感官的最低氨气浓度为5.3ppm,浓度高时会有一股强烈刺激性臭味,对所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对人体组织也会有很大的损害,短期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胸闷、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因此,氨气对人类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现今氨气污染是越来越严重,氨气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我国农村由于耕作、积肥和施肥的传统方式,以及现阶段生活水平和有关设施的发展状况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氨气恶臭污染。而我国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展迅速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使得工业尾气氨的排放得不到较好控制,导致氨气污染。另外,污水处理厂以及水环境中氨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以及室内空气中氨污染主要来自室内装饰材料,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都使用氨水,以及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都会释放氨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氨气含量的限量值为0.2 mg/m3(1小时均值)。因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氨气污染问题,需要着重解决生活和工业氨气污染的问题,力求在现有的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除氨材料,以有效解决氨气污染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除氨材料主要以改性活性炭为主,这些除氨材料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成本高、易饱和且不耐高温。针对这些难题,本发明开发了一种经济、高效、耐高温的除氨材料,适合工业尾气、污水处理厂、室内等氨气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得除氨材料高效、耐高温,适合工业尾气、污水处理厂、室内等氨气的去除。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将NaY分子筛与除氨有效成分、润滑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粘结剂和去离子水混捏,挤压成型,烘干,即得所述除氨材料,其中,NaY分子筛、除氨有效成分、润滑剂以及粘结剂的重量配比为1: 0.2~0.7:0.02~0.15:0.1~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的除氨有效成分为五水硫酸铜,磷酸或二者的混合物。
所述的润滑剂为田菁粉,甘油或二者的混合物。
所述的粘结剂为选自酒石酸、柠檬酸及高岭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根据一个具体和优选方面,先向NaY分子筛中加入除氨有效成分,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润滑剂,使充分混合均匀。
本发明还涉及由上述的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除氨材料以及该除氨材料用于除去工业尾气、污水处理厂及室内氨气去除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NaY分子筛与本领域通常的含义相同,即指Y型晶体结构的钠型,是一种碱金属的硅铝酸盐,可以商购获得。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除氨材料制备工艺温和、可重复性高,所得产品强度高、经济、高效、耐高温,适合工业尾气、污水处理厂、室内等氨气的去除。本发明提供的除氨材料安全无毒,价格低廉,为氨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除氨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称取500gNaY分子筛,加入140g的磷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g甘油,使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50g酒石酸,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混捏,挤压成条状,烘干,即为除氨材料。按照ASTM D6646-01方法对所得除氨材料进行测试,其氨气吸附量为0.017g/cc。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