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3288.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辉;焦党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岭特种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310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范围 气缸 体内 加工 切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加工的切削液,涉及一种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背景技术
切削液按油品化学组成分为非水溶性(油基)液和水溶性(水基)液两大类。水基的切削液可分为乳化液、半合成切削液和合成切削液。
油基切削液和水基切削液的区别:
油基切削液的润滑性能较好,冷却效果较差。水基切削液与油基切削液相比润滑性能相对较差,冷却效果较好。慢速切削要求切削液的润滑性要强,一般来说,切削速度低于30m/min时使用切削油。
乳化液把油的润滑性和防锈性与水的极好冷却性结合起来,同时具备较好的润滑冷却性,因而对于大量热生成的高速低压力的金属切削加工很有效。与油基切削液相比,乳化液的优点在于较大的散热性,清洗性,用水稀释使用而带来的经济性以及有利于操作者的卫生和安全而使他们乐于使用。化学合成切削液的优点在于经济、散热快、清洗性强和极好的工件可见性,易于控制加工尺寸,其稳定性和抗腐败能力比乳化液强。润滑性欠佳,这将引起机床活动部件的粘着和磨损,而且,化学合成留下的粘稠状残留物会影响机器零件的运动,还会使这些零件的重叠面产生锈蚀。
针对范围档气缸体(材料:灰铸铁)内孔加工来说,要求机床精密度高,刀具的耐用度对切削的经济性占有较大比重时,应考虑选用油基切削液。但希望减轻由于油飞溅的油雾和扩散而引起机床周围污染和肮脏,从而保持操作环境清洁的场合。对于范围档气缸体大批量生产,从前后工序的流程上考虑,依据精益生产原则,对于气缸体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切削加工,同时为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如刀具价格昂贵,刃磨刀具困难,装卸辅助时间长等),需配制专用切削液。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解决范围档气缸体大批量生产时内孔加工的质量和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其特征在于组份的重量份为:50~55%的煤油,15~20%的豆油、5~10%的油酸、2~5%的10号机油、2~5%的防锈剂、2~5%的表面活性剂;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所述防锈剂为F20-1。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BG8653。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通过配制专用切削液,解决了加工范围档气缸体切削液的瓶颈问题,解决当范围档气缸体大批量生产时,从前后工序的流程上考虑,依据精益生产原则,对于气缸体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切削加工,同时提高了刀具的耐用度(如刀具价格昂贵,刃磨刀具困难,装卸辅助时间长等),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制造厂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组份的重量份为:50%的煤油,15%的豆油、5%的油酸、2%的10号机油、2%的防锈剂F20-1、2%的表面活性剂BG8653;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实施例2:
组份的重量份为:55%的煤油,20%的豆油、10%的油酸、5%的10号机油、5%的防锈剂F20-1、5%的表面活性剂BG8653;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实施例3:
组份的重量份为:53%的煤油,17%的豆油、70%的油酸、3%的10号机油、3%的防锈剂F20-1、2~5%的表面活性剂BG8653;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实施例4:
组份的重量份为:50%的煤油,17%的豆油、70%的油酸、2%的10号机油、4%的防锈剂F20-1、3%的表面活性剂BG8653;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实施例5:
组份的重量份为:585%的煤油,180%的豆油、8%的油酸、3%的10号机油、4%的防锈剂F20-1、4%的表面活性剂BG8653;将上述组份进行混合得到用于范围档气缸体内孔加工的切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岭特种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岭特种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