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继代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2992.5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越秀;潘新建;周其新;张运斌;赵忠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组培苗 繁殖 用继代 培养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继代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MS+6-BA0.6~3.0mg/L+IAA0.06~1.5mg/L。
2.一种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油茶植株上截取消毒得到的接种茎段进行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将继代培养后的无菌苗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继代培养所用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0.6~3.0mg/L+IAA0.06~1.5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所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1/8MS+IBA2.4~4.8mg/L+NAA2.2~4.6mg/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所用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0.6~1.0mg/L+IAA0.07~1.3mg/L。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繁殖方法还包括将生根培养后得到的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上进行炼苗处理,炼苗基质由28~32重量份锯屑/稻壳、23~27重量份黄心土、4~6重量份草木灰、28~32重量份东北泥炭、4~6重量份珍珠岩和4~6重量份蛭石混合构成。
6.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茎段是从油茶树上截取的生长健壮的接种枝,将接种枝上的每片叶片截去3/4~5/6进行清洗消毒后再截去剩余的叶片和接种枝基部,然后按一腋芽一茎段进行截取得到。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初代培养:将消毒后的接种茎段接种至设有初代培养基的接种瓶内,并将接种瓶用封口膜封口扎紧,再将接种瓶避光处理4~6天,然后进行光照培养30~40天,初代培养基为MS+6-BA0.6~1.0mg/L+IAA0.07~1.3mg/L;
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得到的无菌苗转移至设有继代培养基的接种瓶内同时进行壮苗和增殖培养,培养35~45天,继代培养基为MS+6-BA0.6~3.0mg/L+IAA0.06~1.5mg/L;
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成1.2~2.0cm分别含有嫩芽的无菌苗并接种至设有生根培养基的接种瓶内进行培养生根,培养25~35天,生根培养基为1/2~1/8MS+IBA2.4~4.8mg/L+NAA2.2~4.6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29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高浓度三甲胺盐酸盐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玛咖高效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