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2988.9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新;赖定权;付迎华;朱圆圆;张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3;H03H11/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tcc 叠层片式 双工器 | ||
1.一种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工器包括基体,基体内设有电路层,所述的电路层为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金属导体形成,所述的电路层包括:
第一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金属导电体,作为双工器的引出端,包括接天线电极、低通滤波器输出电极、带通滤波器输出电极和接地电极;
第二层,在陶瓷介质基板左下角位置印制有第十平板电极,第十平板电极通过第九导电柱与一个接地电极电连接;
第三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3块金属导电体,分别为第七平板电极、第九平板电极、第十一平板电极和第十二平板电极,第九平板电极和第十一平板电极电连接,第七平板电极、第九平板电极和第十二平板电极之间相互绝缘,接天线电极通过第八导电柱与第九平板电极电连接,第七平板电极通过第六导电柱与带通滤波器输出电极连接;
第四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3块金属导电体,分别为第六平板电极、第八平板电极和第十三平板电极;
第五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第五平板电极;
第六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第四平板电极,第四平板电极与第六接地电极通过导电柱电连接;
第七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3块金属导电体,分别为第二平板电极、第三平板电极和第十四平板电极;
第八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第一平板电极;
第九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两个金属线导电体,分别为第二金属导电线和第四金属导电线,第二金属导电线一端通过第十一导电柱与第十一平板电极电连接,第四金属导电线通过第一导电柱与第十平板电极电连接;
第十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金属线导电体,本层的金属线导电体包括三条平行设置的金属导电线和一条呈“U”形的金属导电线,三条平行设置的金属导电线分别第五金属导电线、第六金属导电线和第七金属导电线,呈“U”形的金属导电线中间位置通过第十导电柱与第十三平板电极连接,呈“U”形的金属导电线一端通过导电柱与第二金属导电线的端头连接,呈“U”形的金属导电线另一端通过导电柱与第四金属导电线的端头连接,第五金属导电线一端通过第十二导电柱与第四平板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导电柱与第八平板电极电连接,第六金属导电线一端通过第十三导电柱与第一平板电极和第四平板电极同时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电柱与第三平板电极连接,第七金属导电线一端通过第二导电柱与第四平板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导电柱与第六平板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外侧一端设有标识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层中设有9块金属导电体,9块金属导电体呈3*3矩阵型分布,其依次为第一接地电极、接天线电极、第二接地电极、第三接地电极、低通滤波器输出电极、第四接地电极、带通滤波器输出电极、第五接地电极和第六接地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九层中的第二金属导电线和第四金属导电线均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TCC叠层片式双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十层中的呈“U”形的金属导电线包括第一金属导体线和第三金属导体线相互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29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