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的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2306.4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董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骥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作工艺的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冷美人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茶叶制作方法分为两类,即传统制茶类和药材配制类。
传统制茶类的工艺流程均采用不同方式杀青后进行干燥的方法,并统一以发酵程度为划分标准,如以下的六大茶类制作工艺流程及方法:1、绿茶:通过炒青后干燥,是不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2、红茶:通过萎凋(阴青)后干燥,是全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3、青茶(乌龙茶):通过晒青后干燥,是半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干燥→青茶(乌龙茶);4、白茶:通过晒青后干燥,是微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白茶;5、黄茶:通过炒青后干燥,是微发酵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堆→干燥→黄茶;6、黑茶:通过渥堆发酵,是为后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黑茶。
因此,传统制茶的六类制作工艺和方法均采用杀青、晒青或萎凋(烘青)等发酵工艺和方法后,再经过干燥处理的工艺和方法流程生产,其工艺属于同源不同理,同宗不同类。这种制作方法只能体现该茶类自身的营养价值;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例如:红茶性热,不适宜热性体质的人群品饮;而白茶性凉,胃不好的人群不适宜;再者,此种制作方法除了黑茶外,其它类别均不具备可长期保存的特性。
而药材配制类的制作方法均采用以红茶、绿茶、黑茶等其中一种茶叶的成品为主要原料,根据各类配方,添加各种药材碎片或粉剂后,按照一定配比比率拼配加工后,制作成各类具有专项保健功能的保健养生茶的方法。以袋泡茶居多,例如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菊花茶,二十四味凉茶,减肥茶、各类花茶等。这种茶叶制作的方法虽然具备养生功效,但都是通过添加具备该功效的药材、食材达到目的的。例如:菊花茶是菊花加上绿茶,二十四味凉茶是二十四味药材按照一定配比配方混合后制成的药茶。
为此,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新的制作茶叶工艺,这种制作工艺解决了以上传统制茶工艺和药配制茶工艺等所带来的缺陷问题。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不采用发酵方法,采用的是蒸熏工艺及其方法制作,与现有传统制作工艺不同源,不同宗更不同类。并且用此种制作工艺的茶叶无需添加任何药材、食材或其它物质即能够起到调节人体体质平衡,美容养生的功效的作用。因此适合于所有的人群;并具备可长期保存的特性。
综上所述,目前采用蒸熏工艺制作的茶类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茶叶的制作工艺;即冷美人茶的制作及其工艺为采摘,挑选,蒸熏等三个步骤,其中采摘需遵循五选原则,挑选需遵循八弃原则,蒸熏工艺又分十八道工序。
采摘,其特征在于在仅遵循原有采茶五原则采摘茶叶的一芽一叶;必须遵循本发明采茶的五选原则。
所述的五选原则,其特征在于,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
(1)选日子:必须在每年清明以前采摘,过了清明时节,茶叶就老了,影响口感;
(2)选时辰:必须早上四点左右起床上山,在早晨太阳升起以前采摘茶山上雾气、露珠润泽的茶叶;太阳升起以后,茶山雾气散去,晒到茶叶,影响茶质;即大约在早晨4:00-5:45之间采摘;
(3)选茶山:必须海拔1700米以上,高山云雾笼罩,古树密度每亩低于10株,古树周围遍布野花,有蜜蜂群落活动的茶山;泛指古六大茶山茶区即今天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乡、象明乡和景洪市界内的茶区茶山;
(4)选茶丛:必须选茶树上当阳、高大、茂密的丛落;
(5)选茶枝:必须选芽饱满,叶肥大,枝粗壮的茶枝上的茶叶;
挑选,其特征在于在遵循挑选最好的一芽一叶为原则下,必须严格按照“八弃”原则挑选最好的茶芽和嫩叶。
所述的“八弃”原则,其特征在于:
(1)弃无芽:丢弃没有芽头的茶叶;
(2)弃叶大:丢弃嫩叶太大的茶叶;
(3)弃叶小:丢弃嫩叶太小的茶叶;
(4)弃芽瘦:丢弃芽头瘦小的茶叶;
(5)弃芽曲:丢弃芽头弯曲的茶叶;
(6)弃色淡:丢弃嫩叶色泽暗淡的茶叶;
(7)弃出食:丢弃芽头炸开的茶叶;
(8)弃色紫:丢弃颜色发紫的茶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骥,未经董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2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