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动态长时延信道传输的无速率编码前向差错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0003.9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姚创沐;张朝阳;屠坤;张亮;王献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动态 长时延 信道 传输 速率 编码 差错 控制 方法 | ||
1.适合动态长时延信道传输的无速率编码前向差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每次发送消息包时首先根据已知的信道状态分布预设计编码包的长度,按该长度对消息包进行“分段有限长”的无速率编码传输,各消息包无间隔地连续无速率编码发送,同时,发送端利用当前时刻预估的双程传播时延为每个编码包预估一个超时时长并启动一个计时器,若在计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ACK反馈信息,则下一发送时隙对超时消息包继续作无速率编码得到递增编码包发送,否则依次向后对新的消息包作无速率编码传输;接收端累积接收每个消息包的各个编码包,对每个消息包的所有编码包联合进行无速率译码,若译码成功则向发送端返回该消息包的ACK反馈信息;
设:第m个消息包记为消息包m,消息包m的第i个编码包记为m(i),其“分段有限长”的无速率编码的编码长度为开始发送时刻为预估的超时时长为计时器为计时器已计时时长为则预估的超时时刻为m=1,2,…,n,…,i=1,2,…,j,…;当前已发送消息包的最大标号为M;定义集合ST用于保存发生超时的消息包标号,若接收端成功译码消息包m,则接收端返回消息包m的反馈信息ACKm;
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M=0;
2)若设置M=M+1,对消息包M作无速率编码得到长度为的编码包进行发送,计时器开始启动计时,进入步骤4);否则跳至步骤3);
3)假设集合ST的第一个元素为标号n,且消息包n已发送过j-1个编码包,从集合ST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更新集合ST,ST=ST/n,将标号n从集合ST中删去,关闭计时器对消息包n作无速率编码得到长度为的编码包进行发送,计时器开始启动计时,进入步骤4);
4)若当前编码包发送结束,重新回到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5);
5)若在当前编码包发送过程中计时器超时,即消息包n的第j个编码包计时时长更新集合ST,ST=ST∪n,将标号n添加到集合ST的最后,同时关闭计时器进入步骤6);否则直接进入步骤6);
6)若在当前编码包发送过程中接收到消息包n的反馈信息ACKn,且当前消息包n正对其第j个编码包进行计时,关闭计时器更新集合ST,ST=ST/n,将标号n从集合ST中删去,回到步骤4);否则直接回到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0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阀门的进口密封装置
- 下一篇: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数字信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