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多燃料选择发电及双模式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9614.1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唐超;唐永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瑞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02 | 分类号: | B60L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程式 电动汽车 燃料 选择 发电 双模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燃料选择发电及双模式供电系统,应用于新能源增程式电动汽车、固定发电和户外应急发电,特别是小型、微型电动汽车的增程发电机。
背景技术
小型纯电动汽车依靠动力电池组供电行驶,由于电动汽车体积和载重的限制和动力电池质量比容量低,导致电动汽车续驰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受到充电地点和设备的限制而充电不方便。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无法被大众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念:采用增程式发电机作为辅助燃料发电,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增程式发电机的优势在于:采用燃料发电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驰里程,在不需要停车找充电设备的情况下保证了电动汽车不会在半途因没电而导致无法工作;减少了电池组的需求,降低电动汽车的整体制造成本。
现有发电机的缺点:
1、发电机的体积大,导致小型电动汽车缺少布置空间或布置不合理;
2、震动和噪音大,很难满足轿车的行驶舒适性要求;
3、效率低、能耗大导致无法长时间工作,燃油经济性差,燃油消耗基本和燃油汽车相同而失去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多燃料选择发电及双模式供电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多燃料选择发电及双模式供电系统,包括多燃料选择电喷电控/进气系统、发动机、双定子发电机、双模式供电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多燃料选择电喷电控/进气系统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与双定子发电机连接,双定子发电机与双模式供电控制系统连接,双模式供电控制系统通过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多燃料选择电喷电控/进气系统包括天燃气选择开关、汽油选择开关、乙醇汽油选择开关、天燃气选择传感器、汽油选择传感器、乙醇汽油选择传感器、多燃料选择控制器、发动机ECU、一体化电喷/进气机构、天然气罐、汽油箱、乙醇汽油箱;天然气罐包括天然气供气泵,汽油箱包括汽油供油泵,乙醇汽油箱包括乙醇汽油供油泵;天燃气选择开关、汽油选择开关、乙醇汽油选择开关分别连接到多燃料选择控制器;多燃料选择控制器分别与天然气供气泵、汽油供油泵、乙醇汽油供油泵连接,天然气罐、汽油箱、乙醇汽油箱分别通过管路对一体化电喷/进气机构供气或供油,一体化电喷/进气机构分别通过天燃气选择传感器、汽油选择传感器、乙醇汽油选择传感器对发动机供气或供油;天燃气选择传感器、汽油选择传感器、乙醇汽油选择传感器分别连接到发动机ECU;发动机ECU还分别与多燃料选择控制器和一体化电喷/进气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多燃料选择控制器包括单片机、12V电源、用于控制天然气供气管道通断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汽油供油管道通断的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乙醇汽油供油管道通断的第三电磁阀;单片机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接并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通断。
作为优选,双定子发电机包括:电机左壳体、左定子铁芯、左定子线圈绕组、转子左磁钢片、盘式转子、转子右磁钢片、右定子铁芯、右定子线圈绕组、电机右壳体、电机转子轴、固定螺栓;
盘式转子为圆盘形状,偶数个转子左磁钢片和同样数量的转子右磁钢片对称分布并固定在盘式转子的左右两侧;左定子线圈绕组绕在左定子铁芯构成左定子绕组单元且均布在电机左壳体的内侧,左定子绕组单元的数量是转子左磁钢片数量的3倍且位于同一圆周上,其中每3个左定子绕组单元对应1个转子左磁钢片;
右定子线圈绕组绕在右定子铁芯构成右定子绕组单元且均布在电机右壳体的内侧,右定子绕组单元的数量是转子右磁钢片数量的3倍且位于同一圆周上,其中每3个右定子绕组单元对应1个转子右磁钢片;
电机转子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电机左壳体、电机右壳体连接,电机转子轴中部与盘式转子固定连接;
电机左、右壳体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电机左壳体和电机右壳体设有用于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道和电机水道进、出口。
作为优选,盘式转子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左、右转子磁钢与左、右定子绕组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瑞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瑞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