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9548.8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军;郑捷;滕安国;王跃猛;祝传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42 | 分类号: | A61K47/42;A61K47/10;A61K47/04;A61P3/14;A61J3/07;A23P1/04;A23L1/29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强壮 骨骼 功能 骨质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及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胶囊壳,尤其是一种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硬胶囊壳是药物和保健食品的可食性包材,它随着药物或保健食品制剂一起进入人体消化系统。而目前所用的胶囊壳只用于盛装固体粉末、颗粒状药物制剂,为服用者解决药物难入口、口感差的问题,不具有功能性。
为了牟取暴利,某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成工业明胶。然后销售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或食品级胶囊壳,最终进入人体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壳金属铬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被称为“毒胶囊”。
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 (HA, hydroxyapatite)是人体骨和牙齿的主要无机质成分,骨骼中羟基磷灰石含量约占65%。羟基磷灰石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其结构为六角柱体单位晶胞含有10个[Ca] 2+、6个[PO4]3-和2个[OH]-(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见图1),这样的结构和组成使得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羟基磷灰石具有生物相容性、有机相容性、较强的吸附和交换作用能力、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表现出温敏和湿敏效应,在人工骨、药物缓释、催化剂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无毒、无致癌、无副作用的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组织主要成分。植入体内后,钙和磷会游离出材料表面被身体组织吸收,并生长出新的组织。
在过去的研究中,以畜禽骨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通常采用煅烧法和酸水解法。利用煅烧法将骨粉放入马弗炉内以每分钟升温 10℃的速度升温至750℃,羟基磷灰石晶体的高温稳定性较差,在高于一定温度时,羟基磷灰石会发生分解转变为磷酸钙晶体,羟基磷灰石的六棱形结构遭到破坏,即使晶体结构没有转变,晶格中的-OH也容易分解脱落,形成缺氧羟基磷灰石;利用酸水解法将骨粉溶于稀盐酸溶液中,使骨中的胶原蛋白沉淀,羟基磷灰石溶于稀盐酸溶液中,弃去沉淀,再加入NaOH溶液使得羟基磷灰石聚沉。利用此方法得到的羟基磷灰石的六棱形结构遭到破坏。
目前国内外将羟基磷灰石应用于环境功能材料、湿敏半导体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等方面,还未应用于胶囊壳及可食性膜等方面。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补钙、强壮骨骼的功能性,提高了胶囊壳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骨质胶囊壳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其组成成分及重量份数为:
而且,所述明胶来自于牛骨。
而且,所述羟基磷灰石来自于牛骨。
而且,所述增塑剂为甘油。
而且,所述水是净化过的水。
而且,所述的骨质胶囊由可套合和锁合的胶囊帽和胶囊体两节组成,
而且,所述的骨质胶囊壳呈圆筒状,白色,质硬而有弹性。
如上所述的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⑴溶胶:将明胶加入水中,水浴加热至70±1℃,恒温,加入羟基磷灰石、甘油,充分搅拌,形成胶液;
⑵养胶:抽取胶液中的气泡,在恒温水浴60℃中保温静置,除去泡沫,澄清后备用;
⑶蘸胶成型:将步骤⑵中胶液蘸胶成型后,得胶囊体、胶囊帽的胶囊坯;
⑷脱模和切割:将胶囊坯于23~27℃的条件下脱水干燥后,将胶囊坯经切割、脱模后,得胶囊帽和胶囊体;
⑸将胶囊帽和胶囊体套合,得胶囊壳;
⑹检测:胶囊壳经检测合格后,即得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
而且,所述步骤⑶中的蘸胶成型的步骤为:将胶液置于恒温蘸胶箱中,用固定于平板上的钢制模杆浸于蘸胶箱中的胶液中,蘸胶后提出液面,再将模杆连续翻转两周,胶液在模具上冷却成型。
如上所述的具有补钙、强壮骨骼功能性的骨质胶囊壳在药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酯化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富余冷量的1-2K复合型多级脉管制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