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9336.X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2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纪顺俊;汪顺义;蔡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吡啶 咪唑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吡啶并咪唑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其骨架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当中[(a) Couty, F.; Evano, G. In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III; Katritzky, A. R., Ramsden, C. A., Scriven,E. F. V., Taylor, R. J. K., Eds.; Elsevier: Oxford, 2008; Vol. 11, p 409. (b) Bartholini, G. L.E.R.S. Monograph Ser. 1993, 8,1.]。
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应用得及其广泛,例如GSK812397 (Ⅰ)(抗艾滋病备用药,Gudmundsson, K.; Boggs, S. D. PCT Int. Appl.WO 2006026703, 2006; CAN 2006, 144, 274.); Zolimidine (Ⅱ)(消炎、抗溃疡药,Enguehard-Gueiffier, C.; Gueiffier, A. Mini-Rev.Med. Chem. 2007, 7, 888.); Alpidem (Ⅲ)(抗焦虑药,(a) Berson, A.; Descatoire, V.; Sutton, A.; Fau, D.; Maulny, B.; Vadrot, N.; Feldmann, G.; Berthon, B.; Tordjmann, T.; Pessayre, D.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1, 299, 793–800. (b) Saletu, J.;Grunberger, B.; Linzmayer, L.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1986, 1, 145–164.);Zolpidem (Ⅳ)(安眠药,Harrison, T. S.; Keating, G. M. CNS Drugs 2005, 19, 65–89.)。
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最常用的方法是(1)2-氨基吡啶,α卤代物的缩合反应,(a) J. Org. Chem. 1978, 43, 2900. (b) J. Med. Chem. 1996, 39, 2856. (c) J. Med. Chem. 1998, 41, 5108.(2)2-氨基吡啶、醛和异腈的缩合反应,(a) J. Org. Chem. 2007, 72, 1013. (b) Synlett 1998, 661. (c) Tetrahedron Lett. 2011, 52, 3191.(3)铜催化下2-氨基吡啶、醛和炔的反应,(a)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2743. (b) Tetrahedron Lett. 2010, 51, 4605. (c) Tetrahedron Lett. 2011, 52, 5789.(4)其他反应,(a) J. Org. Chem. 2011, 76, 7458. (b) J. Org. Chem. 2003, 68, 4935. (c) Chem. Ber. 1990, 123, 327. (d) Tetrahedron Lett. 2006, 47, 2941. (e) Chem. Ber. 1970, 103, 3811.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对反应原料进行预处理,或者在较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同时往往有较多的副产物生成。
因此,多取代咪唑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一直是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苯乙酮与2-氨基-4-甲基吡啶按1:2的比例混合,在碘化亚铜,氧气,三氟化硼乙醚,无溶剂,40℃温度条件下反应,TLC检测。
步骤2)反应结束后,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3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膨胀率微晶玻璃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动扶梯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