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中粒子投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9316.2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李凤来;马勇;郭春雨;徐际;任选其;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中 粒子 投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水池实验的投放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水池实验中,有时需要向水中投放一定量的粒子以进行实验数据测量。实验测量对粒子的深度及宽度分布,浓度都有特定要求,同时,又要求尽量控制撒布装置对实验测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在水池实验中投放粒子的水中粒子投放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水中粒子投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粒子搅拌及存储装置、粒子投放管道、管道支撑架、框架;粒子搅拌及存储装置包括密闭水箱、水箱支撑架,密闭水箱固定在水箱支撑架上,密闭水箱上部设置注料漏斗,密闭水箱里设置搅拌装置,密闭水箱下部设置水箱软管接头;粒子投放管道包括主管道、分管道,在主管道上方引出一段管路并在其上面设置投放软管接头,分管道设置在主管道的下方,分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口;管道支撑架包括横梁、丝杠、螺母、电机,螺母设置在横梁上并连接丝杠,丝杠一端连接电机;管道支撑架内嵌在粒子投放管道里,粒子搅拌及存储装置通过水箱支撑架固定在框架上,电机固定在管道支撑架上方的框架上并通过丝杠带动粒子投放管道升降移动,水箱软管接头和投放软管接头通过软管相连通。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密闭水箱上部还设置加压泵接口,密闭水箱的截面上部分为矩形、下部分为倒梯形。
2、注料漏斗和密闭水箱之间设置注料阀门,水箱软管接头和密闭水箱之间设置出水阀门,分管道上设置分管道控制阀门。
3、框架的上下两端之间设置光轴,管道支撑架的横梁的端部设置角钢,角钢通过直线轴承连接光轴。
4、所述的分管道至少有两个,沿主管道轴向均匀地分布。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在水池实验中,可以满足投放的粒子深度及宽度分布、浓度的特定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水中粒子投放装置总体结构图;
图2为粒子搅拌及储存装置总体结构图;
图3为水箱结构图;
图4为粒子投放管道结构图;
图5为管道支撑架结构图;
图6为粒子投放管道与支撑架结合效果图;
图7为铝合金框架结构图;
图8为电控箱结构图;
图9为升降限位系统;
图10为图9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水中粒子投放装置拖车安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11,本发明专利采用下列技术方案:包括一套粒子搅拌及储存装置1,一套粒子投放管道系统2,一套管道支撑及提升机构3,一个铝合金外框架4以及控制系统5。
粒子搅拌及储存装置1,包括一个密闭水箱1b,一个水箱支撑架以1a及一套搅拌系统。密闭水箱1b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倒等腰梯形,在保证容量的基础上减少了粒子混合液的浪费。水箱上盖两侧各设置两个肘板1l与水箱侧壁相连,增加水箱强度,提高承载力。水箱上部有两个管接口以及阀门:2.5寸管上部连接一注料漏斗1f,注料漏斗1f下方设置注料阀门1g,,方便向水箱中注入粒子以及溶液;0.75寸管口1c与加压气泵相连,用于增加水箱内气压,控制粒子投放速度。水箱上表面两管接口之间开一圆形开口,并设置法兰1k,用于安装搅拌系统,搅拌系统包括搅拌电机1d,连接轴以及搅拌桨。搅拌电机1d选择调速电机,通过一根长轴与搅拌桨连接,搅拌桨距箱底较近,保证粒子充分与水混合。水箱下部中间连接一2.5寸管及阀门1i,管口设置金属接头1j,用于连接软管。支撑架1a为角钢焊接结构,下部靠近2.5寸管金属接头位置设置一框架,用于固定2.5寸管,提高管的强度,上部设置两个角钢压板1e用于固定水箱。支撑架侧面高约1m位置设置一置物平台1h,用于放置电控箱以及其他必要工具。
粒子投放管道2,采用pp-r管焊接组成,包括横置的2.5寸主管道2b,主管道中间位置设置2.5寸入水管,位于入水管对侧,沿主管道均匀布置的0.75寸出水管2d。入水管端部设置与水箱出水口相同的金属管接头2a,用于通过软管与水箱连接。出水管靠近主管道一端设置阀门2c,用于控制出水管流量,必要时可以直接关闭本条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部设置管道封头2f,在侧面按一定间距开设几个长槽状出水口2c,保证粒子混合液沿一定水深均匀投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令控制器结构
- 下一篇:增强型触通件的双侧滑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