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9159.5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定有;蔡昊;林介成;钟江涛;张善武;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扬菊;易湘琢;张善武;朱岩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污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长,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及开机不足,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量严重失调,这些污水流入河流必然污染河流,导致河水变黑发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对城镇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调查,中国700多条重要河流,有近50%河段,90%以上的沿河水域已经遭到污染,一些城市河流甚至完全沦为纳污河,河流治理刻不容缓。
目前,对于大中城市河流污染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河边上建设处理系统,将河水提升至该系统处理后回排至河道。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河流污水,不仅污水处理系统占用土地、建设成本高,而且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用泵先将河流污水经水管抽至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后处理后的水再经水管排放至河流中,处理效率低,对全河流域进行净化时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和多个拦河坝,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
物化处理装置,用于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第一沉淀装置,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用于使经过所述物化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用于降解经过所述第一沉淀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用于二级降解经过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及
第二沉淀装置,与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置连通,用于使经过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残留的固形物沉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的污水收集管网,用于收集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及污水收集管网连通的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用于混合河流污水及所述污水收集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水质是否达标的水质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用于使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流出的水回流至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中,所述回流管中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根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启或闭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装置及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连通的第二污泥收集装置,所述第一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沉淀装置中的污泥及絮凝的悬浮物,所述第二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沉淀装置中的固形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河坝为充气橡胶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和第二生化处理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使微生物附着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使河流污水进入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沉淀装置对经过物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一级沉淀,使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沉淀的河流污水进行一级生化处理,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降解;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二级降解;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沉淀装置中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二级沉淀,使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河流污水中的固形物沉淀;及
排出经过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处理后的河流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的步骤中,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同时进入所述物化处理装置中,与所述河流污水混合后一起进行物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扬菊;易湘琢;张善武;朱岩,未经陈扬菊;易湘琢;张善武;朱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