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轧辊轴承使用寿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8287.8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富;叶彬;齐杰斌;赵运攀;王路兵;陈建华;张广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7 | 分类号: | B21B3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0644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长 轧辊 轴承 使用寿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轧辊轴承使用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轧机设备中轧辊滚动轴承属于高负载连续工作的特殊轴承,其主要损坏形式是轴承表面疲劳剥落损坏。滚动轴承的内外滚道和滚动体表面既承受载荷又相对滚动,由于交变载荷的作用,首先在表面下一定深度处(最大剪应力处)形成裂纹,继而扩展到接触表面使表层发生剥落坑,最后发展到大片剥落,这种现象就是疲劳剥落。疲劳剥落会造成运转时的冲击载荷、振动和噪声加剧。通常情况下,疲劳剥落往往是滚动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中,要增加轴承使用寿命减少轴承外圈表面剥落,可以定期调整轴承外圈的载荷位置。根据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提供的调整方法是定期调整1/4圈,根据日本光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调整方法是定期调整1/8圈。经过研究和分析,上述两种方案均不是最佳调整方案,论述如下:
轴承外圈载荷位置定期调整1/4圈,会使轴承外圈有应力叠加,而且同一载荷点的应力释放时间较短;如果轴承外圈载荷位置定期调整1/8圈,会使轴承外圈应力叠加更为严重,基于这种情况,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轧辊轴承使用寿命的方法,可以减轻应力叠加,使轴承外圈受力均匀,从而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延长轧辊轴承使用寿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轴承外圈上设定第一载荷点、第二载荷点和第三载荷点,所述第一载荷点、第二载荷点和第三载荷点依次将所述轴承外圈三等分;
轴承上轧机后,每次换辊时依次将所述第一载荷点、第二载荷点和第三载荷点对准轴承载荷区进行加载;
所述第一载荷点、第二载荷点和第三载荷点加载完毕后,将所述第一载荷点、第二载荷点和第三载荷点在所述轴承外圈上的位置顺时针上调60度,分别形成第四载荷点、第五载荷点和第六载荷点;
每次换辊时,依次将所述第四载荷点、第五载荷点和第六载荷点对准轴承载荷区进行加载。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操作简单,实施方便,增强了轧辊轴承的有效使用寿命,降低了轴承消耗的成本,易于推广,可用于不同类型的轧钢厂。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调整外圈载荷位置后轴承外圈应力分布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轧辊轴承外圈定期调整1/4圈,一个周期后外圈应力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载荷点的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延长轧辊轴承使用寿命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轴承外圈上设定第一载荷点1、第二载荷点2和第三载荷点3,三个载荷点将轴承外圈三等分;
(2)轴承上轧机后,先将第一载荷点1对准轴承载荷区进行加载,一个换辊周期后(即换辊时),再将第二载荷点2对准轴承载荷区并进行加载;下一个换辊周期后,再将第三载荷点3对准轴承载荷区并进行加载;也就是每次换辊时,将轴承外圈按照同一方向旋转1/3圈;
(3)在第一载荷点1、第二载荷点2和第三载荷点3加载完毕后,将第一载荷点1、第二载荷点2和第三载荷点3在轴承外圈上的位置顺时针上调60度,分别形成第四载荷点4、第五载荷点5和第六载荷点6;
(4)在第三载荷点3加载完毕、换辊时,对将第四载荷点对准轴承载荷区并进行加载;经过一个换辊周期后,将第五载荷点对准轴承载荷区并进行加载;再经过一个换辊周期后,将第六载荷点对准轴承载荷区并进行加载;也就是在加载完第四载荷点后,每次换辊时,将轴承外圈按照同一方向旋转1/3圈。
轴承外圈旋转一周为一个周期,第一周期内三个载荷点加载完毕后,将设置在轴承外圈的三个载荷点位置顺时针上调60度,形成新的三个载荷点,再进行下一周期的载荷。如图1所示:从第一载荷点1开始载荷,轴承外圈载荷位置定期调整1/3圈,第一载荷点1、第二载荷点2、第三载荷点3分别上调60度至第四载荷点4、第五载荷点5、第六载荷点6,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周期。图1中的载荷点更换就是按照第一载荷点1、第二载荷点2、第三载荷点3、第四载荷点4、第五载荷点5、第六载荷点6的顺序变换载荷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变蓄热垫
- 下一篇:一种中医妇科理疗热敷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