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中供铅液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7536.1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国;冯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5/04 | 分类号: | B22D25/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中 供铅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铅液的供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是通过铅炉对铸板机提供铅液,铸板机将铅液灌入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铸造模具内,从而制成极板半成品—板栅,再经后续工序制成蓄电池半成品—极板。
铸板机是铅酸蓄电池板栅生产的专用设备,通过专用模具进行浇铸成型。
现有的生产工艺中,由于铅液需保持在大约430-500℃的范围内,铅液由于氧化等原因表面会出现铅渣,这样既增加损耗又不利于质量与生产,原有每台铸板机配备一台铅炉,这样,不仅每台铅炉的供液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铅炉的效率,而且设备的总体能耗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降低设备能耗和成本又能减少铅渣的集中供铅液系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集中供铅液系统,包括铅炉、多台铸板机和加热结构,还包括输液渠、主输液管和支输液管;输液渠的敞口上盖有密封盖,所述铅炉和所述铸板机分别对应输液渠布设;主输液管的进液端设置在所述铅炉的出液端口,主输液管的出液端伸入输液渠内;支输液管的进液端伸入输液渠内,支输液管的出液端设置在所述铸板机的进液口处;所述铅炉的出液口、输液渠的底面和所述铸板机的进液口的水平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加热结构设置在输液渠内且对应所述支输液管的进液端设置,输液渠上分别对应加热结构设有能翻转的翻盖。
所述主输液管的进液口处设有朝下设置的弯头。
所述弯头的进液端设有滤网。
所述支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设有滤网。
所述滤网采用无缝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滤网。
所述铅炉内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铅炉的出铅口处设置有液位计。
所述输液渠外包有保温层。
所述铅炉为1台,所述铸板机为10台,所述输液渠为两条,所述铅炉设置在两条输液渠的端部,沿着每条输液渠分别排设5台所述铸板机。
所述加热结构采用电加热管结构。
所述输液渠在所述支输液管的进液口处设有热电偶;以三根并联的所述电加热管为一组,多组电加热管沿着所述输液渠排设,且多组电加热管与热电偶连成回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集中供铅液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中供铅后,通过一台铅炉对多台铸板机提供铅液,可成倍地降低能耗;铅炉接触空气的面积对比之前有所减少,可减少铅烟排放;由于与空气的接触面减少,故产生的铅渣也就大大减少,又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合金成份的一致性,更有利于质量的控制;采用自动供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中供铅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铅炉与主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加热结构的布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铅炉内的电加热结管的布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输液渠内的电加热结管的布设示意图。
图中:
铅炉 1 主输液管 11
弯头 111 滤网 112
铸板机 2 输液渠 3
密封盖 31 加热结构 4
电加热管 41 电加热管 42
废料输送带 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的集中供铅液系统,包括铅炉1、铸板机2、输液渠3和加热结构4。
铅炉1的出液口设有主输液管11,主输液管11的进液端伸入铅炉1的出液口内且设有朝下设置的弯头111,主输液管11的出液端伸入输液渠3内。由于主输液管11的进液端设有朝下设置的弯头111,从铅炉1的中间部位出铅液,可防止铅渣进入主输液管11内,还可以让铅液的合金一致性更好。较佳地,弯头111上设有采用无缝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滤网112,可进一步阻止铅渣进入主输液管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直径阴极辊车加工装夹方法
- 下一篇:用于黄病毒感染治疗或预防的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