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温病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7476.3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31/00;A61P31/1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64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温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温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存阴为基本原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温病的中药组合物,本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潜阳的功效,同时具有补血补气、滋阴通腑的功效,治疗温病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温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由下列原料药制成:黄芪(蜜炙)14-16、鳖甲14-16、地骨皮14-16、青蒿14-16、当归14-16、知母14-16、乌梅14-16、百合(蜜炙)14-16、翠云草14-16、草果(去壳)14-16、秦艽14-16、陈皮14-16、桔梗14-16、甘草14-16,丁癸草4-6。
治疗温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黄芪(蜜炙)15、鳖甲15、地骨皮15、青蒿15、当归15、知母15、乌梅15、百合(蜜炙)15、翠云草15、草果(去壳)15、秦艽15、陈皮15、桔梗15、甘草15、丁癸草5。
用法与用量:日服1剂,煎水分2至3次服完。7-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4个疗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潜阳的功效,同时具有补血补气、滋阴通腑的功效,治疗温病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称取各原料药:黄芪(蜜炙)15g、鳖甲15g、地骨皮15g、青蒿15g、当归15g、知母15g、乌梅15g、百合(蜜炙)15g、翠云草15g、草果(去壳)15g、秦艽15g、陈皮15g、桔梗15g、甘草15g、丁癸草5g,煎水、口服,服用时用红糖为引,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典型病例
病例1
钱某,男,32岁,工人,患者于2011年2月13日起病,开始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伴呕吐两次,呕吐, 2月16日开始发高烧,口渴、烦躁、神志不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日服1剂,煎水分2至3次服完,服药后第二天退烧,后继续服用本发明药5剂, 痊愈。
李某,男性,48岁,2010年7月18日就诊。
病史:自诉半月来多次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服清解药后,发热略减,惟头晕头痛,周身乏力,四肢酸楚,胸闷不欲食,每日午后恶寒发热加剧,体温39oC,脉沉细数,舌苔白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日服1剂,煎水分2至3次服完,服药后第三天退烧,后继续服用本发明药7剂, 痊愈。
高某,男性,34岁
病史:该患发热已3天,开始恶寒发热,半日后即不恶寒,头痛,口渴,自服解热镇痛药,汗出后又复发热,热势加剧,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后渐昏睡,说胡话,时惊搐,第三天早晨开始昏迷不醒,抽搐,自发病后未解大便,体温40oC,颜面潮红,面垢,神昏,喉中痰鸣,牙关微紧,抽搐平繁,舌绛,苔黄厚燥,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日服1剂,煎水分2至3次服完,服药后第二天退烧,后继续服用本发明药7剂, 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柱,未经李世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下式空气电容直读水表
- 下一篇:木材干燥实验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