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的修复型正脊及其施工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07406.8 申请日: 2013-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3031961A 公开(公告)日: 2013-04-10
发明(设计)人: 张喜平;唐盘根;张华;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G23/03 分类号: E04G23/03;E04B7/06
代理公司: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姚姣阳
地址: 21512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古建筑 修复 型正脊 及其 施工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园林古建筑的结构性修复,尤其涉及一种中大型园林古建筑的正脊经久失修后的一种修复型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古代建筑被大量地保存至今,成为各地旅游的重要资源,这对教育下一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在众多的古代建筑中,“大雄宝殿”是各宗教、古建筑的主要建筑物。但由于该种古建筑的开间较大,而且传统古建构架大都采用木质材料制成,随着环境的影响,结构强度变弱,进而影响古建筑的整体造型和抗自然力损毁的能力。在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中,由于自然破坏力和人们恶意破坏、维护不力,已有部分的大殿的正脊因为木桁受力后变形,这样既影响美观,又让建筑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新建的仿古建筑自不必说,结合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建成的建筑具有较强的抗自然风化磨损的能力。然而对于传承下来的古建筑,由于其木结构主体无法彻底改换,因此需要在原有木质主体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固措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古建筑的修复型正脊及其施工工艺,解决现有大型古建筑修复的难题。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目的一种古建筑的修复型正脊,包括设于屋面基层之上的老瓦头、滚筒、瓦条、宿塞、交子缝、皇脊钉、皇链、字牌、亮花筒及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型正脊在滚筒内浇设钢筋混凝土梁,且钢筋混凝土梁两侧面砌筑的筒瓦构成修复型正脊的滚筒。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型正脊中一种具代表性的正脊为亮龙筋九瓦条正脊。

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目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正脊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Ⅰ、对需要修复的古建筑进行预处理,找到木桁变形的位置及变形的程度;

Ⅱ、在滚筒所在位置支浇灌用的木模,在木模内设钢筋、浇灌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梁;

Ⅲ、在钢筋混凝土梁两侧砌筑筒瓦,砌筑成修复型正脊。

进一步地,步骤Ⅱ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体积结构强度与木桁变形的程度成正比,且与木桁变形的位置居中程度成正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应用实施,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古色风味,而且攻克了由于木桁变形造成的正脊裂缝的问题,为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得以持久保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修复型正脊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修复型正脊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古建筑年久失修、正脊位置出现裂缝无法彻底修复的难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创新意义上的修复型正脊并详细提供了该正脊修复的施工工艺。通过对传统木质结构的正脊进行局部结构改良,从而修复正脊裂缝,同时持久保持正脊的抗外力毁损能力。

首先从该修复型正脊的结构来了解,该种古建筑的修复型正脊,为亮龙筋九瓦条正脊。其包括木桁条1、老瓦头2、滚筒3、皇脊钉4、暗花筒5、盖筒6、钢筋混凝土梁7。经过对造成正脊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木桁条年久变形是罪魁祸首。哪怕木桁条发生略微变形,也会对正脊的刚性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使部分硬质的外表材料发生断裂。为此,对正脊结构作局部改进,钢筋混凝土梁和木桁共同承压,变形减小,同时也提高正脊的整体性。因此本发明便针对正脊在滚筒所在位置浇设钢筋砼梁7,且钢筋混凝土梁两侧砌筑的筒瓦构成修复型正脊的滚筒。这样方法,外观上与传统古建筑看不出丝毫区别,实质上使得古建筑正脊具有更强的抗折形变强度。

从施工工艺来看:该种古建筑正脊的修复步骤包括:Ⅰ、对需要修复的古建筑进行预处理,找到木桁变形的位置及变形的程度;Ⅱ、在滚筒所在位置支浇灌用的木模,并在木模内设钢筋、浇灌混凝土,形成钢筋混砼梁;Ⅲ、在钢筋混凝土梁两侧砌筑筒瓦,砌筑成修复型正脊。需要详细说明的是:对木桁变形的位置和程度的判定尤为重要。对于木桁变形位置而言,桁与桁节点处、桁与山墙节点处,所需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强度越强,在分析受力变形后,有针对性在钢筋混凝土梁内再设附加筋,在不变断面的情况下满足钢筋混凝土梁和木桁条共同作用的要求。

在以上详细的具体实例的介绍下,本发明古建筑正脊修复的技术解决方案已非常明确。而且这一方案的提出,其技术方案显见: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古色风味,而且攻克了由于木桁变形造成的正脊裂缝的问题,为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得以持久保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