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向地层中输送微生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007147.9 | 申请日: | 201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郑承纲;李宗田;苏建政;张汝生;刘长印;赵梦云;黄志文;孙志宇;林鑫;贺甲元;杨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2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韦庆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层 输送 微生物 方法 | ||
1.一种向地层中输送微生物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水力压裂技术用粘性流体携带微生物进入地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的存在形式为微生物悬液,选自营养体细胞悬液、饥饿期细胞悬液、芽孢悬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生物悬液的使用量为所述粘性流体使用量体积的0.1%~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悬液的使用量为所述粘性流体使用量体积的1.0%~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体细胞悬液是指将经发酵制备的微生物菌液,再经离心,收集菌体,再用溶剂分散并配制为营养体细胞浓度为1.0×107~1.0×1010CFU/ml的细胞悬液;
其中,所述营养体细胞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芽孢杆菌(Bacillus)或红球菌(Rhodococcus)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饥饿期细胞悬液是指将经发酵制备的微生物菌液,再经离心,收集菌体,以无菌水重悬浮,静置3~10天使悬液中的细胞进入饥饿期,用溶剂配制为饥饿期细胞浓度为1.0×107~1.0×1010CFU/ml的细胞悬液;
其中,所述饥饿期细胞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芽孢杆菌(Bacillus)、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芽孢悬液是将经发酵制备的微生物菌液静置3~10天使芽孢形成率达到95%以上后,再置于30~100℃水浴中1~100min杀灭残余营养体细胞,待冷至室温后,用溶剂配制为芽孢浓度为1.0×106~1.0×1012CFU/ml的悬液;
其中,所述芽孢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芽孢杆菌(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体细胞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莫哈维芽孢杆菌(Bacillus mohjavens)和赤红球菌(Rhodococc ruber)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饥饿期细胞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莫哈维芽孢杆菌(Bacillus mohjavens)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芽孢悬液中所用的微生物选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莫哈维芽孢杆菌(Bacillus mohjavens)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溶剂选自无菌水、自来水、油田回注污水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性流体选自交联植物胶冻胶、交联合成聚合物冻胶、蠕虫状胶束表面活性剂溶液、滑溜水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可与压裂过程同步使用,具体步骤包括:
1)配制粘性流体,将所述微生物悬液按相对于粘性流体的0.1%~20%的体积比例注入粘性流体中,搅拌均匀;
2)将加入了微生物悬液的粘性流体通过高压泵车组向地层内挤注,压开地层并延伸裂缝;
3)停止泵送,等待裂缝在地层压力作用下闭合,并使微生物随粘性流体进入地层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在压裂过程结束后使用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配制粘性流体,通过高压泵车组向地层内挤注粘性流体,压开地层并延伸裂缝;
2)携带固体支撑剂的粘性流体进入裂缝,以固体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从而在地层中形成支撑裂缝,从而建立微生物渗流通道;
3)将所述微生物悬液按相对于粘性流体的0.1%~20%的体积比例注入粘性流体中,搅拌均匀,用地面泵送设备泵送该加有微生物悬液的粘性流体通过支撑裂缝进入地层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1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基板及其信号线的标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