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夏的储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06510.5 | 申请日: | 2013-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潜江市半夏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F25/00 | 分类号: | A01F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邹秋菊 |
| 地址: | 433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夏 储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并涉及一种可提高发芽率和存活率的半夏的储藏方法。
背景技术
半夏是我国重要宝库的重要传统药材之一,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半夏有镇吐、催吐、降压、凝血、抗早孕等功效,对腺体分泌和胰蛋白酶均有抑制作用,至今仍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的常用品种,而且以半夏为原料生产的糖浆、冲剂、丸剂、片剂等新型制剂不断增加,由半夏入药的成品药已多达500余种。鉴于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近年来半夏出口量逐年增大,但野生资源即产量却不断减少,从而使供求缺口日益扩大。
潜江市辖区内出厂的半夏被称作“潜半夏”,与贵州、甘肃等地出产的半夏相比,潜半夏具有更高的浸出物含量和琥珀酸含量,药用价值非常突出。潜江地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土地资源不受限制且适合机械化作业,播种、收获成本低,在目前半夏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是理想的半夏种植地。中药材中,半夏是极少有的更适合在平原地区生长的品种。
目前,因其本身繁殖系数低,半夏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沿用块茎和珠芽等无性繁殖方式。采用块茎繁殖时,在采收半夏后将其储藏,在种植前将储藏的半夏取出用于种植。由于半夏块茎储藏过程中容易发霉染菌,致使繁殖的半夏植株感染病毒严重,大田栽种产量低、品质下降。半夏块茎的储藏方法对其发芽率和植株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并因此影响其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半夏的储藏方法,提高发芽率的同时降低霉变率是提供半夏产量的重要解决手段。
传统的湿沙储藏法因水分含量高、湿度大等原因,易导致半夏发生霉变。 仅替代湿沙采用干沙储藏时仅降低了水分含量和湿度,但并不能控制半夏的保存状态和其他病菌的存活情况。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提出在储藏过程中使用防腐剂、干燥剂等化学药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半夏的储藏状况,但过多化学物质的使用既提高了储藏成本,也影响了储藏时的绿色环保性,并不是综合价值最高的储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降低半夏的霉变率且将半夏保存在休眠状态的半夏的储藏方法;实施该方法可提高半夏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一种半夏的储藏方法,包括:
S1、将挖出的半夏在阳光下曝晒,使所述半夏达到60-70%的干燥;
S2、在容器内铺上由草木灰和炭灰组成的混合层,在所述混合层上铺上一层厚度为7-12cm的土壤;
S3、将曝晒后的半夏埋入步骤S2的土壤中,随后再覆盖一层土壤;
S4、将容器置于光线昏暗且阴凉的室内,储藏半夏。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步骤S1中,曝晒时的温度为30~35℃。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步骤S1中,将半夏在阳光下曝晒3天。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步骤S2中,所述混合层的厚度为2~4cm。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步骤S3中,埋入半夏后覆盖的土壤的厚度为2~3cm。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所述土壤为经过曝晒处理的黄沙土壤。
在上述半夏的储藏方法中,步骤S4中,室内的光照强度为10-50lx,室内的温度为10-20℃,室内的湿度为60~70%。
实施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曝晒处理可去除半夏所含的部分水分,草木灰和炭灰铺成的底层可避免室内湿气使储藏半夏的土壤变湿,两者配合使得储藏时的整体湿度低,降低霉变率;室内的阴凉和昏暗环境一方面可将 半夏保存在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使室内其他细菌的生长最小化,有利于避免半夏储藏时感染其他病害,提高其发芽后的存活率。
本发明的储藏方法无需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储藏操作方便、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更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潜江市半夏研究所,未经潜江市半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