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液压铸用溶杯及其压铸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6477.6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莱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8 | 分类号: | B22D17/08;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液压 铸用溶杯 及其 压铸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机生产汽车压铸配件时的溶杯,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带加热系统的一种铝合金液压铸用溶杯及其压铸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的性能不断完善与提升,同时对汽车压铸配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压铸机溶杯生产时,铝合金液的温度大概在640℃~680℃,而铝合金液残留的温度传导到溶杯内腔中,也只有180℃左右,溶杯工作时的温度和铝合金金属液的温度存在温度差,且温差较大,这样首先注入到溶杯内腔中的铝合金液容易冷却结块,产生夹层,夹层随金属液进模具型腔后凝固容易产生气孔和疏松等缺陷,从而造成整个产品报废或使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当今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加热系统,确保注入的铝合金液与溶杯本体内腔不会产生太大温差却不影响后期成型冷却,保证压铸产品质量的一种铝合金液压铸用溶杯及其压铸操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液压铸用溶杯,包括设置在冷室压铸机内作为输送管道的溶杯本体,该溶杯本体的一端密封连接到流道系统,在所述溶杯本体内设置一压射冲头,该压射冲头将溶杯本体内的铝合金液压射到流道系统中,在溶杯本体另一端上壁开设一进料口,在所述溶杯本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深孔,所述深孔设置在溶杯本体的下半圆内,在所述深孔内插入有加热导管;在所述溶杯本体另一端的一侧还设置一温控机,所述加热导管电性连接到温控机;在所述溶杯本体的另一端面上还开设一测温孔,该测温孔电性连接到温控机上的温度表。
进一步的,在铝合金液通过机械手注入到溶杯本体内腔中时,预防其飞溅出来,所述进料口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
进一步的,为了使溶杯本体在受热时能够达到温度扩散均匀,所述深孔有三个,该三个深孔沿溶杯本体下半圆的位置上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深孔有六个,该六个深孔沿溶杯本体下半圆的位置上均匀分布。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室压铸机溶杯的压铸操作方法,具体步骤:
a、利用温控机上的温度设定表设定温度为440℃~480℃,同时,开启温控机上的开关,加热导管进行加热,通过温度表读出从测温孔反馈的温度,其数值达到设置温度的区间;
b、利用机械手将保温炉内的铝合金液从进料口倒入溶杯本体的内腔,此时压射冲头以低速运动,封住进料口,推动铝合金液在溶杯本体内腔内平稳上升,使内腔中的空气慢慢排出,并防止铝合金液从进料口溅出;
c、待进料口被压射冲头封住后,压射冲头以较快的速度运动,使铝合金液充满溶杯本体内腔前端并堆聚在流道系统中;
d、此时压射冲头快速向前运动,将堆聚在流道系统中的铝合金液快速的压铸到连接在流道系统后端的模腔内;
e、此时压射冲头停留30秒,之后待组成模腔的前模和后模分开后,压射冲头退回;
f、在此期间,适时监控温控机上的温度显示,如果温度表上显示的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温度区间后,温控机上的报警器进行报警,即停止工作,若温度表上显示的温度还在设定温度区间内,重复b~e的步骤,进行连续操作。
本装置的具体使用效果:在溶杯进料口正下方增加多个均匀分布的深孔,把外接的加热导管插入深孔中,利用温控机的温控系统把插入溶杯深孔里面的加热导管加热,保持溶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从而达到加热溶杯的效果。
在溶杯本体另一端面上增加一个测温孔,利用温控机的测温系统测量溶杯加热的温度,通过温度表显示的温度控制加热系统的工作;当溶杯本体的温度加热到预定的范围内后设定温度控制范围,当低于或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温控机里面的报警系统报警,确保溶杯本体的加热温度在一个预定的范围内以及保护加热管;压铸机开始工作前,通过温控机先把溶杯加热,当温控机上的温度表达到预定的温度时,调整温控机上的温度控制范围,让溶杯本体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然后开始压铸生产,此时溶杯的温度和熔融状态的铝合金金属温度差大大减少,二者接触瞬间产生夹层的机率基本为零。本发明应用在汽车配件压铸生产时因溶杯产生夹层而产生的气孔和疏松现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大大减少了产品的不良率,减少成本以及提高了工厂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方向的旋转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方向的局部俯视图;
图5本发明连接到流道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莱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莱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