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6252.0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英;徐乐;赵冰欣;彭飞;陈默;赵瑞平;冯小林;翟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动 硅钢片 交流 接触器 | ||
1.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它包括转动式交流接触器,所述转动式交流接触器中包括有两个铁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还包括两个短路环(1),所述铁芯(2)为硅钢片叠片铁芯,在每个铁芯(2)的上端套有一个短路环(1),且短路环(1)与铁芯(2)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叠片铁芯由厚度为0.5mm的硅钢片叠加而成,所述硅钢片叠片铁芯的宽度T1为9mm,厚度T2为7mm,长度T3为25.9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的型号为50W4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环(1)为外边长为8mm*9mm的长方形铜环,该铜环的厚度为1.5mm,宽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线圈(3)采用串联双绕组励磁线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式交流接触器包括衔铁(4)、永磁体(5)、V型簧片(6)、支架(7)、第一极靴(8)和第二极靴(9),
所述永磁体(5)、V型簧片(6)、支架(7)、第一极靴(8)和第二极靴(9)均位于衔铁(4)的下方,
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正下方的支架上,沿该常开触点的运动方向开有通孔,永磁体(5)嵌入该通孔内,第一极靴(8)和第二极靴(9)分别位于永磁体(5)的上下表面,且第一极靴(8)和第二极靴(9)均与支架(7)固定连接,永磁体(5)、第一极靴(8)和第二极靴(9)紧密接触,
V型簧片(6)位于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正下方,且该V型簧片(6)的中心支点固定在支架(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4)采用Q195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5)采用钐钴材料实现,所述永磁体(5)是长、宽和高分别为10mm、8mm和2mm的长方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簧片(6)采用厚度为0.25mm的热处理弹簧钢带制成,V型簧片6的两个侧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H1为37mm,V型簧片的中心支点与任意一个侧支点的垂直距离H2为7.5mm,V型簧片6的宽度H3为4.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弹簧钢带的型号为65Mn-II-P-B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2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订制搜索系统
- 下一篇:太阳黄道立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