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4757.3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杰;谢仁军;杨进;周建良;王平双;吴怡;魏倩;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17/14 | 分类号: | E21B17/14;E21B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楔形 牙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钻井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安装在与隔水导管连接的管鞋上的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现有隔水导管管鞋的牙齿主要作用是刺入土体。如图1所示,现有的管鞋牙齿装置包括安装座1以及与安装座1一体成型的锥形齿2,锥形齿2由四个两两对称设置的等腰三角形构成。这样的牙齿装置可以起到扎入硬地层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地排开土体,不利于隔水导管的下入。因此,现有的管鞋牙齿不能有效地排开土体,不利于隔水导管下入的使用要求。以上所述的现有隔水导管管鞋牙齿的缺点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它能使隔水导管在下入过程中不仅仅能有效地使隔水导管管鞋进入硬地层,并且可以帮助排出管鞋底端的土体,使管鞋下入硬地层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座和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的楔形牙齿,所述安装座呈矩形结构,其水平端面焊接在隔水导管管鞋底部周向;所述楔形牙齿一侧面采用水平面,该水平面与所述安装座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水平面位于所述隔水导管管鞋内壁面一侧;所述楔形牙齿的其余三个面均设置成倾斜面,由三个所述倾斜面构成楔形面,且三个所述倾斜面均采用三角形结构。
所述安装座的长度b为40mm,宽度a为18mm,高度H1为8mm;所述楔形牙齿与所述安装座的整体高度H2为30mm。
所述安装座和楔形牙齿采用20Cr合金钢制成。
在所述隔水导管管鞋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之间间隙为8mm。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采用由安装座和与安装座一体成型的楔形牙齿构成,安装座和楔形牙齿采用高硬度合金钢制成,其较高的硬度可以帮助管鞋进入较硬地层。2、本发明由于楔形牙齿一侧面采用水平面,该水平面与安装座位于同一平面,且水平面位于隔水导管管鞋内壁面一侧。楔形牙齿的其余三个面均设置成倾斜面,由三个倾斜面构成楔形面,且三个倾斜面均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样在管鞋进入地层后,可以较好的排开两侧土体,利于隔水导管进一步下入,使管鞋下入硬地层更便捷。3、本发明由于采用在管鞋底部周向焊接若干个楔形牙齿,可以使其不损伤管鞋的情况下在地层中具有较好通过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锥形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在隔水导管管鞋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安装座3和与安装座3一体成型的楔形牙齿4,安装座3呈矩形结构,其水平端面焊接在隔水导管管鞋5底部周向。楔形牙齿4一侧面采用水平面6,即该水平面6与安装座3位于同一平面,且水平面6位于隔水导管管鞋5内壁面一侧。楔形牙齿4的其余三个面均设置成倾斜面,由三个倾斜面构成楔形面,且三个倾斜面均采用三角形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座3的长度b为40mm,宽度a为18mm,高度H1为8mm;楔形牙齿4与安装座3的整体高度H2为30mm。
上述各实施例中,安装座3和楔形牙齿4采用高硬度合金钢制成,例如20Cr合金钢。其较高的硬度可以帮助管鞋进入较硬地层。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隔水导管管鞋底部周向可以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本发明的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相邻的两个隔水导管管鞋楔形牙齿装置之间间隙为8mm。
本发明在使用时,楔形牙齿4可以在管鞋进入地层后较好的排开两侧土体,便于隔水导管进一步下入。而且在管鞋底部安装楔形牙齿4,可以使其在不损伤管鞋的情况下在地层中具有较好通过性。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各部件的连接和结构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的连接和结构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