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紧式云台座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4615.7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杰;陆振刚;宋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尚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李万杰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F16M1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23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紧式云 台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夹具和连接器的集合体,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链紧式云台座,用于快速安装在杆件上的导向指示牌、监控防护罩、照明灯具、监控LED补光灯等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道路导向指示牌和监控设备一般都需要安装在横跨道路的杆件上,杆件的截面有圆形、圆锥形和多边形、多边锥形。
现有道路上安装导向指示牌、监控防护罩、照明灯具、监控LED补光灯等专用设备大体分为两类方式,一种是直接在杆件上焊接所需要的安装固定架、固定板或固定座;另一种是采用杆件抱箍,有的还需在抱箍上焊接制做与其设备连接的连接或板固定座。上述两种传统的安装方式均存在以下不足:
1、在杆件上焊接安装设备,这种方法虽然牢固可靠又美观,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三大弊端,一是运输损坏率极大,由于杆件多为超长超重,在实际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焊接的固定架、固定板或固定座较弱小,难免损坏,现场修复成本较高;二是安装定位呆板,遇有设备需要移动位置时,难度极大误时误工,甚至难以实施;三是安装费时费力,高空作业中遇有大件设备安装时尤为突出,焊接安装固定架、固定板或固定座的设备安装方法,都是将设备对准其孔位,效率极低。
2、采用传统杆件抱箍设备,采用抱箍设备的安装位置虽然灵活多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传统杆件抱箍,很难与实际杆件的直径匹配,多为模糊方式匹配,因此,所安装的设备质量很难百分之百达到要求;二是遇到锥型杆件时安装难度极大,灵活性就显示不出,只能按杆件直径配制返工,耗时耗力增加成本;三是安装速度较慢,传统杆件抱箍都是由两弧形状对连,并采用螺栓再固定紧固,弧形大小不能随着杆件的变化而自行改变,只能依靠螺紧固栓收紧抱箍的弧形后才能到与杆件的紧固,一旦螺栓的长短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延误工期;四是需要台座固定的设备,必须在传统杆件抱箍上另行焊接固定板或固定座,这样做出的产品既不实用又不美观而且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道路交通设备的多功能链紧式云台座,该云台座可以实现设备的快速装卸及调整,安装调整后的设备稳固可靠,并且其适用于不同截面形状的杆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链紧式云台座,设置在横跨道路的杆件上,其包括台座、棘扣和棘链,所述台座包括上部的台面和下部用于跨接在杆件上的拱形支脚,台面中间设有供监控设备配套的球头定位的圆孔,拱形支脚成对设置于台面下,拱形支脚一端设有圆孔,而另一端呈钩状;棘扣一端通过轴销和轴套连接拱形支脚的圆孔,另一端呈自由状态,棘扣上设有孔;棘链的一端挂接在拱形支脚的钩状端,另一端安装有锁紧螺杆,使用时棘链缠绕在杆件上,并且锁紧螺杆穿过棘扣上的孔后再用螺母锁紧。
作为改进,台座上部的台面为多用途连接端面,而拱形支脚与杆件接触部位为可与多种形状的杆件相切紧固的圆弧形,该圆弧形采用三弧规则相切的方法,便于平稳安装在杆件上。
进一步的,棘扣上表面为鹅头形状,下表面为半圆弧形状。
此外,两侧的拱形支脚之间可以通过加强筋连接,确保台座受力的稳固。
本发明是一款专为导向指示牌、监控防护罩、照明灯具、监控LED补光灯等设计的快速安装多功能安装夹具,其结构设计紧凑、独特;安装灵活、省时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能适用于安装在不同形状的杆件上,同时适应于不同大小直径的柱体,一般柱体直径为70mm到250mm之间,柱体大于250mm直径的,只要加长棘链即可。它不仅能灵活地安装在一般圆形或圆锥型钢管的柱体上,而且能够灵活地安装在六角形、八角形或六角锥型、八角锥型的钢管柱体上。同时根据需要,可延升诸多配套产品,只要在台座上按要求设定不同的连接螺孔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尚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李万杰,未经江苏美尚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李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