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车辆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4436.3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辉;张永刚;董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备 自动 开启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车辆及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员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走到汽车后边想要将双手中抱着的重要物品放进后备箱时,必须先把物品放到地上,然后用车钥匙将后备箱打开,最后才能将物品放入后备箱中。这样做非常繁琐,令人感到十分地不便。如果能够提供一种根据人的脚部动作来控制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的系统的话,将使得人们在向车辆后备箱放置物品时更加方便快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车辆及方法,通过对人的脚部动作的判断来控制后备箱的开启,减少了手动操作步骤,便于人们向后备箱放置物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包括:主动进入系统,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以及后备箱控制系统;
所述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以及后备箱控制系统均与所述主动进入系统电连接;
所述CAN网络系统用于获得车辆挡位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给所述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接收天线与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并将匹配信息传递给所述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感应探头用于检测在探头监控的范围内是否有切割探头所指方向的动作,并将该检测信息传递给所述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主动进入系统对所述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然后向所述后备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后备箱的开启。
其中,所述接收天线与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具体为:
所述接收天线对距离所述接收天线1.5米范围内的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
其中,所述感应探头安装在车辆后备箱的下方,且指向地面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动进入系统,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以及后备箱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CAN网络系统获得车辆挡位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给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接收天线与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并将匹配信息传递给所述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感应探头检测在探头监控的范围内是否有切割探头所指方向的动作,并将该检测信息传递给所述主动进入系统;
所述主动进入系统对所述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然后向所述后备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后备箱的开启。
其中,所述接收天线与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具体为:
所述接收天线对距离所述接收天线1.5米范围内的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
其中,所述感应探头安装在车辆后备箱的下方,且指向地面方向。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对人的脚部动作进行判断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后备箱的开启,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时间,非常便于人们向车辆后备箱内放置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的构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包括:主动进入系统,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以及后备箱控制系统。
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以及后备箱控制系统均与所述主动进入系统电连接;CAN网络系统用于收集车辆挡位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给主动进入系统;接收天线与车辆遥控钥匙进行识别匹配,并将匹配信息传递给主动进入系统;感应探头用于检测在探头监控的范围内是否有切割探头所指方向的动作,并将该检测信息传递给主动进入系统;主动进入系统对所述CAN网络系统、接收天线、感应探头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然后向后备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后备箱的开启。
为防止误操作,接收天线可只对距离其1.5米范围内的车钥匙进行识别匹配。
为判断操作者的脚部动作,感应探头应安装在车辆后备箱的下部,且指向地面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可自动冷却清灰的差动窑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钢管的自动连续内孔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