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4334.1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曾华文;朱鸿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华文;朱鸿莲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多层 隔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噪音与振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源热泵空调减振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有的水源热泵机组减振系统最多采用双级,隔音采用单层。由于机组安装在室内,噪音要特别低,另外低频噪音由于穿透能力特别强,因此降低低频噪音是水源热泵机组的重要指标。
原有的双级减振机构各级减振结构置于支撑板上面安装,由于减振级数少,振动源直接通过橡胶传递给支撑板,支撑板通过减振橡胶传递给外壳围板,外壳围板通过减振橡胶安装在基础上。由于振动噪音源的重量全由外壳围板承受,振动产生的周期性冲量也同时传给外壳围板,而外壳围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动频率接近,很容易产生共振。由各级减振结构的共同作用放大,会发出低沉、间歇的嗡,嗡,嗡声,低频噪音穿透能力强,在一定的距离内,离振动噪音源越远越能听清,且这种低频噪音很难消除。
原有的技术隔音一般采用单层隔音板,也有采用双层发泡板隔音。单层隔音由于太薄,声音容易穿出,另外,由于噪音碰到隔音板会反射,同时振动源也有部分振动传递过来,隔音板振动就会加大,而振动就会产生低频噪音,因此,传出来的低频噪音会放大。双层发泡隔音板因为两层板固定在一起,两层板一起振动,虽然高频噪音隔音效果较好,但低频噪音隔音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振动噪音源的重量由减振结构传递给安装基础,而不需要传递给外壳围板,由于安装基础固有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差较大,且各级减振结构有一定的振动间隙,振动通过台阶螺栓和橡胶传递给下一级减振支撑板,因此振动动自由度大,振动传递量较小,有效降低振动和低频噪音。
本结构两层隔音板均采用浮动结构,它们之间为软性连接,内层隔音板的振动不会直接传到外围隔音板。噪音通过空气层、隔音材料、内层隔音板、空气层、隔音材料、外层隔音板,由于经过不同传递介质,而使高低频噪音衰减较大,达到基本消除低频噪音的效果。
本结构采用多级减振结构,采用双层浮动隔音罩,减振和隔音有机结合,有效的减少振动和降低噪音。
所述的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包括振动噪音源,多级减振结构,隔音装置等。所述的振动噪音源(1)通过减振橡胶(2)和一级减振支撑板(3) 软性连接,一级减振支撑板(3)通过减振橡胶(4)和二级减振支撑板(5) 软性连接,二级减振支撑板(5) 通过减振橡胶(6)和外壳围板(7)软性连接。安装基础(8) 通过减振橡胶(9)和二级减振支撑板(5) 软性连接,或通过减振橡胶(9)和外壳围板(7) 软性相连。
所述的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内层隔音罩(10)设置在一级减振支撑板(3)上,或设置在二级减振支撑板(5)上。内层隔音罩(10)表面上设有隔音材料,隔音材料可为玻璃绵,PE,橡塑发泡等。
所述的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如图2所示,一级减振支撑板(3)和二级减振支撑板(5)采用吊装软性连接,通过减振橡胶(4)、台阶螺栓(11)、螺母(12)和垫片(13)连接,连接之后,减振支撑板(3)和二级减振支撑板(5)之间有一定振动自由间隙。
所述的多级减振多层隔音结构,如图2所示,二级减振支撑板(5)和外壳围板(7)采用吊装软性连接,通过减振橡胶(6)、台阶螺栓(11)、螺母(12)和垫片(13)连接,连接之后,减振支撑板(5)和二级减振支撑板(7)之间有一定振动自由间隙。
所述的二级减振支撑板(5) 和安装基础(8)采用吊装软性连接,或采用置于上面软性安装连接。
所述外壳围板(7)和内层隔音罩(10)可采用钣金,塑料、孔板或其它材料。所述内层隔音罩(10)和内层隔音罩(11)除了必需的线孔、管孔等外,采用封闭隔音形式。
所述的振动噪音源(1)为压缩机时,配管设置在内层隔音罩(10)内部空间,或设置在外壳围板(7)和内层隔音罩(10)之间。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效解决水源热泵空调的振动和噪音。2. 本发明基本消除水源热泵空调的低频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局部解剖放大图。
图3 为本发明的噪音和振动传递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安装基础为地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华文;朱鸿莲,未经曾华文;朱鸿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