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触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3991.4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志勇 |
主分类号: | H01H13/52 | 分类号: | H01H13/52;H01H1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开关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微触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而电子设备在更新换代中不断向超薄方向发展,作为应用在这些超薄电子设备中的微触开关也随之改变。传统的微触开关由柔性线路板、锅仔片及按键部组成,其中柔性线路板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固定触点、锅仔片作为动触点,按键部则设置在锅仔片顶部,固定触点则连接至电极;当按下按键部时,锅仔片发生变形,导通不同的两个固定触点,完成开关的打开操作。为了维持较好的按压触感,按键部一般由按键面及连接于按键面底部的按键杆组成;由于按键杆具有一定高度,从而提高按压触感。
但是,上述结构的现有微触开关仍然存在厚度较大,按压手感较差的问题;并且制作流程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微触开关,解决现有微触开关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触开关,包括电极、位于电极表面的第一绝缘层、固定触点、围绕于所述固定触点的第二绝缘层以及可动触点;所述固定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极对应连接;所述可动触点底部固定于第二绝缘层,并与所述固定触点保持一定间隙;所述可动触点上表面依次为热熔胶层、压敏胶层及PI(聚酰亚胺)膜层,所述PI膜层上表面成型有凸点,所述凸点对齐可动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可动触点为锅仔片,其表面镀有银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触点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高出所述固定触点0.0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胶层位于所述可动触点两侧设置有容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凸点的高度大于所述可动触点的行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所述可动触点上表面依次设置为热熔胶层、压敏胶层及PI膜层,所述PI膜层上表面成型有凸点,所述凸点对齐可动触点;使得对着凸点按压该微触开关时,具有良好的手感,并且由于电极、第一绝缘层、固定触点和第二绝缘层可以直接做成防水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线路板),使得整个微触开关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进一步而言,所述凸点可以采用UV胶转方式印制在PI膜层上,且其配合压敏胶层能够粘贴在可动触点上,使得该微触开关能够自动化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简要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固定触点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可动触点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微触开关,其可动触点(常见为锅仔片)采用按键杆来触压,按键杆顶部为按键面,如此设置,不仅整个按键厚度较大,而且按键杆向下移动时,会因为手指按压按键面的位置偏差产生一定的偏移,使得按键杆不能够完全对准可动触点的中心按压,导致按压手感不好;还有,这种微触开关内部需要有一定空间供按键杆移动,减弱了整个微触开关的防水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解决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微触开关,包括电极、位于电极表面的第一绝缘层、固定触点、围绕于所述固定触点的第二绝缘层以及可动触点;所述固定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极对应连接;所述可动触点底部固定于第二绝缘层,并与所述固定触点保持一定间隙;所述可动触点上表面依次为热熔胶层、压敏胶层及PI膜层,所述PI膜层上表面成型有凸点,所述凸点对齐可动触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PI膜层将凸点粘贴在可动触点顶部,不仅省略了按键面,而且保证按压凸点时,能够准确按压到可动触点的中心部位,使得该微触开关不仅按压手感好,而且按压精度高,还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超薄微触开关,其电极1、第一绝缘层2、固定触点4和第二绝缘层3采用印制方式形成于FPC中;两个固定触点4通过导线14分别与两个电极1连接;所述可动触点5底部固定于第二绝缘层3,并与所述固定触点4保持一定间隙;所述可动触点5上表面依次为热熔胶层6(或PI单面胶层)、压敏胶层7及PI膜层8,所述PI膜层8上表面成型有凸点9,所述凸点9对齐可动触点5。
其中,所述PI膜层为聚酰亚胺膜层,其也可以采用其他耐高温的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志勇,未经薛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COB封装的非接触式IC卡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隔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