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头部成像的超导磁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3130.6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良;胡新宁;倪志鹏;李兰凯;严陆光;李毅;戴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6/00 | 分类号: | H01F6/00;H01F6/04;H01F6/06;G01R33/38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头部 成像 超导 磁体 系统 | ||
1.一种用于头部成像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磁体(26)包括主磁场超导线圈(1、2、3、4),补偿超导线圈(16、17、18、19、20、21、22),还包括制冷机(23)、高压氦容器(24)和自激发热管(25);制冷机(23)的二级冷头连接高压氦容器(24)上,利用制冷机(23)二级冷头的冷量来冷却高压氦容器(24)内的氦气形成液氦,通过自激发热管(25)将冷量直接传给超导磁体(26),自激发热管(25)均匀缠绕在超导磁体(26)的外表面;自激发热管(25)的两个端口连接到高压氦容器(24)上,产生闭环冷却回路;所述的超导磁体(26)采用自激发热管(25)来冷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主磁场超导线圈(1)位于超导磁体(26)内层的一端,第三主磁场超导线圈(3)位于超导磁体(26)内层的另一端;第三主磁场超导线圈(3)的外层布置有第四主磁场超导线圈(4);在第四主磁场超导线圈(4)的外部,在轴向方向上向超导磁体(26)中心方向依次布置第四补偿超导线圈(19)和第三补偿超导线圈(18);在超导磁体(26)的内层,在第三主磁场超导线圈(3)的内层布置第五补偿超导线圈(20);在第一主磁场超导线圈(1)的外层,从超导磁体(26)中心到磁体端部依次布置第六补偿超导线圈(21)、第七补偿超导线圈(22)和第二主磁场超导线圈(2),在第二主磁场超导线圈(2)的外层从磁体中心到磁体端部依次布置第二补偿超导线圈(17)和第一补偿超导线圈(1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超导磁体(26)内层的第一主磁场超导线圈(1)和第三主磁场超导线圈(3)采用的Nb3Sn导线绕制,位于所述的超导磁体(26)外层的第二主磁场超导线圈(2)和第四主磁场超导线圈(4)采用NbTi导线,第三主磁场超导线圈(3)与第一主磁场超导线圈(1)的半径之比为1.3-1.35,实现超导磁体(26)的室温孔在轴向上具有不同孔径的室温孔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激发热管(25)的直径小于0.5-1mm;自激发热管(25)内封闭3-5个标准大气压的氦气。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的超导磁体(26)内的热扰动使自激发热管(25)内有氦气和液氦同时存在,由于氦气的膨胀产生热感应流动,导致自激发热管(25)内的氦气和液氦相互作用,以激发液氦振动,提高自激发热管(25)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1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盲孔零件超声波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石膏筛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