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高比刚度的机床支撑件筋板布局智能化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2832.2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童;洪军;邱志惠;王哲琳;闫素娜;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刚度 机床 支撑 件筋板 布局 智能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型、超重型制造装备承载件优化设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面向高比刚度的机床支撑件筋板布局智能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低碳环保的高效生产方式促使人们在重型、超重型制造装备的开发过程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低碳转身”这一难题不断做出深入思考,而这一思考恰恰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在对于诸如数控机床支撑件等关键结构的综合性能要求上,由以往变形意义下的“高刚度层面”向未来低碳意义下的“高刚比层面”的深刻转变。在现有的重型、超重型制造装备承载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筋板布置形式,主要集中在井字形、米字型等或者以上形式的组合,设计形式过于单一,无法获得具有高比刚度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现有筋板布局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经典力学以及设计人员经验,通过反复修改以获得最终方案,整个设计过程无法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导致设计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大型复杂装备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高比刚度的机床支撑件筋板布局智能化设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高比刚度的机床支撑件筋板布局智能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承载构型的自适应创成准则,将筋板布局设计问题转化为支撑件筋板在特定承载面上的投影构型的自适应创成问题,包含以下步骤:
(1)拟三维创成空间模型构建
在不影响结构功能和设计要求下,将机床支撑件结构简化为内部筋板与外围壁板的组合体。为了提高设计模型的数值适应性,将上述组合体进一步抽象为由壳单元与虚拟弹簧单元(Matrix27单元)组成的拟三维创成空间模型,其中壳单 元用来模拟机床支撑件的外围壁板而虚拟弹簧单元则用来模拟机床支撑件的内部筋板。根据机床支撑件的承载关系,选定其中一个外围壁板作为承载面,并将承载面设定为内部筋板投影构型的创成空间。在承载面上相邻壳单元节点之间添加与壳单元节点相互耦合的梁单元(假设梁单元横截面为矩形截面,截面宽:b,截面高:h)。
(2)承载面上筋板投影构型的自适应创成
基于机床支撑件的有限元拟三维创成空间模型的构建,将支撑件内部筋板布局形态的优化问题转为其在承载面投影构型的创成问题,具体反映为以承载面上梁单元截面高度h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过程。通过优化改变设计变量的值,实施梁单元增长过程中的分叉与退化操作,实现承载面投影构型的最优创成。由于截面高度h是唯一决定梁单元重量的几何尺寸,则自适应创成过程的实质为材料(重量)的最优分配,其整个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如下:
设计变量:W=[W1,W2,…,WN]
目标函数:总应变能最小Minf(W)
约束条件:Wsum≤W0
其中,f(W)是支撑件结构模型的总应变能,Wsum是支撑件结构模型的总质量,W0是预先给定的支撑件结构模型质量上限,Wi是第i个设计变量,N是设计变量的个数,表示Wi的上限值,表示Wi的下限值。其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机床支撑件的实际安装约束和受载情况,对构建的拟三维创成空间模型施加边界约束以及载荷。
2)定义求解类型为结构静力学分析,求解初始化模型,设定分析的显示结果为等效应力,计算结构变形的总应变能。
3)存储设计变量参数h和结构变形总应变能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2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犬、猫用曲氟沙星耳用滴丸
- 下一篇:一种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