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降低轴流风机噪声的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2258.0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叶学民;李春曦;尹攀;李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降低 轴流 风机 噪声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叶轮机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轴流风机噪声的机壳,具体说是采用金属泡沫铝板结构的机壳。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等气动噪声以及机械噪声等,其噪声为宽带噪声,范围在35dB~120dB之间。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严重危害,国家已相继颁布实施了《工矿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和《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严格规定了工业企业的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限值。因此,从节约成本,降低风机噪声污染,改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角度考虑,设计并开发一种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风机降噪方法多集中于风机结构方面的改造(在风机进出口安装导流片等)和风机吸声材料方面的改进(在风机进风口两侧加装镀锌板等)等。但许多降噪方法现场实施比较复杂,甚至涉及风机重要结构(如动叶叶片等)的改造,成本较高,且降噪效果有限,难以实现风机的有效降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轴流风机噪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的构成为从机壳内层到外层由机壳内层1、内层吸声抹面料2、金属泡沫铝板3、外层吸声抹面料4、以及机壳外层5依次复合构成;其中,金属泡沫铝板具有吸收或抵消部分声波的作用,吸声抹面料具有隔声功能。
所述机壳内层和机壳外层由不锈钢板或钢板制成。
所述各金属泡沫铝板之间采用直榫6和直槽7连接,并通过铆钉与风机机壳的内、外层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噪效果良好的低噪声机壳,具有质量轻、降低空腔噪声、耐高温、可回收利用的金属泡沫铝板的特点,而且本身具有较高的刚度,制作和安装成本低。该机壳与现有技术相比,风机噪声降低值约18 dB,在中低频范围的吸声效果更好,降噪效果非常显著,从而改善了运行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 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2 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轴流风机噪声的机壳。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的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结构示意图中,低噪声轴流风机机壳是由机壳内层1、内层吸声抹面料2、金属泡沫铝板3、外层吸声抹面料4、以及机壳外层5依次复合构成;其中,机壳内层1由不锈钢板或钢板焊接而成,在机壳内层1钢板与金属泡沫铝板3之间敷设一层厚10mm的内层吸声抹面料2,用于降低风机机壳内层1钢板与金属泡沫铝板3之间的机械振动噪声,同时对中低频到高频的各种噪声均有良好的吸声效果。风机机壳外层5采用不锈钢板或钢板焊接,与金属泡沫铝板3之间同样采用10mm外层吸声抹面料填充,且底部固定在地面的水泥基座上。将机壳分为集流区(Ⅰ)、动叶区(Ⅱ)、静叶区(Ⅲ)和扩压区(Ⅳ)等四个区域不同区域的低噪声机壳边沿设置向外伸出的螺栓,用于不同部位的连接,便于拆卸。各金属泡沫铝板之间采用直榫6和直槽7连接,并通过铆钉与风机机壳的内、外层相连接。上述金属泡沫铝板是丝网交接的,为不规则通孔的铝板,金属泡沫铝板具有吸收或抵消部分声波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吸声抹面料具有隔声功能。
当声波入射到泡沫金属后,部分声波透入金属泡沫铝板的多孔结构,会引起空隙内空气质点振动,质点间因相对运动形成粘滞阻力从而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使入射声能得到消减;其次,声波使孔隙通道中的空气产生压缩、膨胀,相邻的压缩区和膨胀区之间会产生温度梯度,热能通过网络状的金属骨架导出,也使声能得到消减;同时,声波在刚性壁面上反射后经过吸声材料回到表面时,又进一步衰减,经过如此往复衰减,只有部分能量传递到空气中,另一部分被吸收掉,使风机达到降噪效果。
实施例
对某轴流风机中测点进行噪声监测,原风机模型噪声约为98dB,加装低噪声机壳,本风机机壳内层采用10mm厚不锈钢板或钢板制作、10mm厚内层吸声抹面料、30mm厚金属泡沫铝板、10mm厚外层吸声抹面料以及10mm厚不锈钢板或钢板的机壳外层制作,风机噪声监测表明,风机噪声降低到80dB,降低值约18 dB,降噪效果非常显著,从而改善了运行人员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2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