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双目视觉的车辆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936.1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林;严运兵;应保胜;李程;张云;刘汉丽;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双目 视觉 车辆 行驶 在线 自动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和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激光双目视觉的车辆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跑偏是汽车运行中常见的故障,汽车跑偏的危害很大,轻则造成啃胎或轮胎报废,重则导致爆胎、车辆失控或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直线行驶是最理想的情形,事实上不同的车辆在行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跑偏,一方面会导致驾驶员行车劳累,另一方面也会对行车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属强制性标准,其4.13条规定:机动车直线行驶时,前后轴中心的连线与行驶轨迹的中心线应一致;其6.7条规定: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不应跑偏,其方向盘不应有摆振、路感不灵或其它异常现象。我国目前正在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进行修改,其中重要的改变就是对行驶跑偏的定性强制规定改为定量强制规定,这就是要求机动车在出厂前对行驶跑偏作定量测量并符合标准的规定。
随着车辆生产产量的日益增加,仅靠人工主观判断是否在合格范围内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同时人工判断存在主观性强、判断效率低下、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人的技术水平不均等和易出错等缺点。而采用GPS技术或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进行车辆跑偏检测,成本相对较高,精度偏低,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开发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无论从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出发,还是为保护乘员安全,还是在提高汽车产量的同时保证汽车质量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检测车辆跑偏的传统方法为洒水定位,测量精度和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随着跑偏检测研究的深入与新技术的引入,出现了很多现代跑偏检测方法,像GPS技术、基于激光测距的车辆行驶跑偏测量系统、基于图像处理的车辆跑偏自动检测、基于LabVIEW的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光纤传感器汽车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汽车侧滑台进行检测等。目前,很少有厂家使用摄影的方法来检测车辆的跑偏量,即使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也存在受光照强弱影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测量环境影响和能提高测量精度的基于激光双目视觉的车辆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电源柜、计算机、第一L型架、第二L型架、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和检测区。
检测区由测试准备区和测试区组成。
在测试准备区的终点和测试区的终点对应地固定有第一L型架和第二L型架,在第一L型架和第二L型架的左侧等距离地对应装有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在第一L型架和第二L型架上部横梁的一端对应装有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分别位于检测区道路中心线的正上方。
第一光电开关由第一光发射管和第一光电管构成,第二光电开关由第二光发射管和第二光电管构成。第一光发射管和第二光发射管位于检测区的一边,第一光电管和第二光电管位于检测区的另一边。
第一检测装置由第一CCD图像传感器、第一大视场激光光源和第一温控箱组成,第一CCD图像传感器和第一大视场激光光源安装在第一温控箱的底板处。第二检测装置由第二CCD图像传感器、第二大视场激光光源和第二温控箱组成,第二CCD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大视场激光光源安装在第二温控箱底板处。
第一光发射管、第一光电管、第二光发射管、第二光电管、第一CCD图像传感器、第一大视场激光光源、第一温控箱、第二CCD图像传感器、第二大视场激光光源、第二温控箱和计算机的电源接口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源柜中对应的接线端子连接。
计算机的RJ45接口通过网线与第一CCD图像传感器的RJ45接口和第二CCD图像传感器的RJ45接口分别连接;第一光电管通过信号线与第一CCD图像传感器连接,第二光电管通过信号线与第二CCD图像传感器连接。
计算机装有车辆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软件。
所述的测试准备区的终点与测试区的起点重合。
所述的测试准备区的长度L1为50~100m,测试区的长度L2为80~150m。
所述的第一CCD图像传感器和第二CCD图像传感器的镜头前分别配置有仅透808nm的红外光滤光片。
所述的第一大视场激光光源由安装在第一温控箱内的2~10个激光器组成,2~10个激光器呈阵列式或环形均匀地安装在第一CCD图像传感器的周围;每个激光器前分别配置有仅透808nm的红外光滤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