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1837.3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李晓龙;王达达;张少泉;陈云;刘杨;周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P5/02 | 分类号: | G01P5/02;G01P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杯式 光纤 bragg 光栅 风速 风向 传感器 | ||
1.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由2#光纤Bragg光栅(1)、1#等强度悬臂梁(2)、3#光纤Bragg光栅(3)、2#风杯(4)、4#光纤Bragg光栅(5)、1#风杯(6)、插槽(7)、防风罩顶端长方形开口(8)、1#光纤Bragg光栅(9)、防风罩(10)、凸台底座(11)、凸台上半部(12)、光纤引出孔(13)、咬合式压片(14)、6#光纤Bragg光栅(15)、3#风杯(16)、5#光纤Bragg光栅(17)、2#等强度悬臂梁固定螺纹孔(18)、1#等强度悬臂梁固定螺纹孔(19)、3#等强度悬臂梁固定螺纹孔(20)、弹簧式压片(21)、固定螺栓(22)、风杯反面(23)、风杯正面(24)、风杯侧棱(25)、输入输出光纤(26)、2#等强度悬臂梁(27)和3#等强度悬臂梁(28)组成,1#风杯(6)、2#风杯(4)和3#风杯(16)互成120°角, 1#风杯(6)中心轴线垂直于正北方;1#风杯(6)、2#风杯(4)和3#风杯(16)的风杯侧棱(25)开槽至风杯中心,并在风杯中心处分别与三个等强度悬臂梁自由端连接,1#等强度悬臂梁(2)、2#等强度悬臂梁(27)和3#等强度悬臂梁(28)采用螺旋上升式通过固定螺栓(22)和弹簧式压片(21)固定于凸台上半部(12),1#光纤Bragg光栅(9)、2#光纤Bragg光栅(1)耦合后对称粘贴于1#等强度悬臂梁(2)正反表面的中心轴线上,3#光纤Bragg光栅(3)、4#光纤Bragg光栅(5)耦合后对称粘贴于2#等强度悬臂梁(27)的正反表面中心轴线上,5#光纤Bragg光栅(17)、6#光纤Bragg光栅(15)耦合后对称粘贴于3#等强度悬臂梁(28)的正反表面中心轴线上,3个等强度悬臂梁的6支光纤Bragg光栅通过输入输出光纤(26)在凸台底座(11)内耦合,输入输出光纤(26)通过咬合式压片(14)固定于凸台底座(11)上,最后输入输出光纤(26)经光纤引出孔(13)连接于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1#光纤Bragg光栅(9)、3#光纤Bragg光栅(3)和5#光纤Bragg光栅(17)为测量光栅,2#光纤Bragg光栅(1)、4#光纤Bragg光栅(5)和6#光纤Bragg光栅(15)为温补光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输入输出光纤(26)由绝缘耐压耐高温材质封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防风罩(10)套在等强度悬臂梁上,不与悬臂梁接触,由螺栓(22)和弹簧压片(21)固定于凸台上半部(12),且防风罩(10)顶端处留有长方形开口(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1#风杯(6)、2#风杯(4)和3#风杯(16)均为正反双凹球面式,每个风杯的正反两个球面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杯式光纤Bragg光栅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是:3个风杯将受到的风阻分别传递到等强度悬臂梁的自由端,风阻引起粘贴在等强度悬臂梁正反表面中心轴线上的光纤Bragg光栅发生波长移位,分别测出3组光纤Bragg光栅波长移位量 、、,利用公式:,计算出风向角的正切值,再根据反三角函数公式计算出风向角,最后代入,求得风速值,可以实现对风速和风向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其中,为1#风杯的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为2#风杯的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为1#风杯的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移位量,为2#风杯的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移位量,为风速,为等强度悬臂梁的杨氏模量,为等强度悬臂梁固定端宽度,为等强度悬臂梁厚度,为等强度悬臂梁长度,为光纤有效弹-光系数,为风杯阻尼系数,为风杯的杯口投影面积,为空气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未经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8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细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防伪油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