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土水培蔬菜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096.9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兆龙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土 水培 蔬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蔬菜用的架子,具体是指一种无土水培蔬菜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10月5日公开了申请(专利)号为CN201010135324.8,专利名称为无土栽培——水培组合式迷你菜园的发明专利,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领域,是一种便捷式获得无公害蔬菜的发明技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精选特定的叶、芽蔬菜良种,置于专门设计的双层苗盘中。苗盘中上层为含有缓释肥的基质层,中间为上层苗盘格栅,下层为下苗盘蓄水盘。苗盘经过杀菌消毒干燥密封处理后备用。在需要时,只要打开密封包装,按说明书的指示,设置与适当的场合,定期完成喷水和施加营养液作业,并根据植物的生长期和气温适时清洗底层苗盘,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完全无污染的可食用的活体蔬菜。本发明适用于城市家庭的阳台,庭院,屋顶等小规模自用的无公害叶、芽蔬菜生产。上述专利文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主要采用定期人工喷水的方式,如果投入大规模生产作业,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二是由于苗盘中上层为含有缓释肥的基质层,中间为上层苗盘格栅,下层为下苗盘蓄水盘,该结构方式也够合理,过于复杂,并且对苗盘的使用,还需经过杀菌消毒干燥密封处理后备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不能对蔬菜水培器皿中的培养液实现精确的定量控制,在人工加液的过程,会出现过多或过水的现象,不利于蔬菜的存活和生长。
另外,中国专利局于2012年8月22日还公开了申请(专利)号为CN201120450661.6,专利名称为一种适用于家庭阳台的迷你水培蔬菜栽培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家庭阳台的迷你水培蔬菜栽培装置。该水培装置包括贮液罐、供液管、回液管、潜水泵、栽培支架和栽培管网,潜水泵放置在贮液罐内,栽培支架设置在贮液罐上,构成一支撑斜面,栽培管网放置在栽培支架上,栽培管网通过进液口与供液管相连、回液口与回液管相连,供液管另一端与贮液罐相连,回液管另一端与贮液罐相连,栽培管网上设有若干个定植孔。本实用新型为立体的蔬菜栽培装置,有效利用空间,可放在家庭阳台一角,适合城市家庭使用,种植的蔬菜环保,无公害,同时,还可为居家环境增添绿色,既美化又实用。上述专利文献存在以下缺陷:尽管也采用了液体循环系统,但由于采用封闭的供液方式,不仅容易滋生病菌,而且由于培养液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尽管也是循环流动,氧气也不能充足地溶入培养液中,故实质上不利于增强蔬菜根系的活力,尤其是采用栽培管网上开口进行种植的方式,并且栽培支架的栽培管网形成支撑斜面,不仅不利于蔬菜的存活和生长,而且装置过于笨重,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使空中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该结构只能供家庭使用,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土地资源和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并可进行规模化生产作业的无土水培蔬菜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式无土水培蔬菜架,包括有多层上下间隔的蔬菜培养基、蓄液池、分液器和水泵,多层蔬菜培养基设在蓄液池的上方,分液器设在多层蔬菜培养基的上方,每层蔬菜培养基是由多个蔬菜水培器皿构成,每个蔬菜水培器皿上设有溢流孔,分液器上设有多个溢流管,每个溢流管与其下方的蔬菜水培器皿相对应;所述蓄液池中的培养液被水泵经输送管送入分液器,再经每个溢流管流入与之相对的蔬菜水培器皿,再由上层的蔬菜水培器皿的溢流孔流入下层的蔬菜水培层器皿,培养液经最下层的蔬菜水培层器皿的溢流孔返回蓄液池。
所述上层蔬菜培养基的蔬菜水培器皿与之相邻的下层蔬菜培养基的蔬菜水培器皿交错分布,并且各层蔬菜培养基中,培养液经上层的单数层的蔬菜水培器皿流入下层的单数层的蔬菜水培器皿,同理培养液经上层的偶数层的蔬菜水培器皿流入下层的偶数层的蔬菜水培器皿。
所述水泵上电连接有智能型数字控制开关,所述智能型数字控制开关可以设定水泵的工作时间和水泵的间歇时间。
所述蓄液池是由多个蓄液单元对接而成的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结构,各层的蔬菜水培器皿与所述蓄液单元相对应;所述蓄液单元两端的对接面的下部设有安装孔和空心螺栓,所述空心螺栓穿插在相邻蓄液单元的两个安装孔中并用螺母固定,各个蓄液单元通过空心螺栓依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兆龙,未经吕兆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