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ROM单元及其读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00514.2 | 申请日: | 201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于跃;郑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兆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C16/26 | 分类号: | G11C16/26;G11C16/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 rom 单元 及其 读取 方法 | ||
1.一种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通过背靠背方式相接的第一存储单元组和第二存储单元组,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组和第二存储单元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组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MOS管(MOS31)和第二MOS管(MOS32),所述第一MOS管(MOS3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MOS32)的漏极分别通过可编程的方式连接至第一位线(BL30)和第二位线(BL31)上,所述第一MOS管(MOS31)和第二MOS管(MOS3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一字线(WL30)和第二字线(WL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MOS3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MOS32)的栅极相共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组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MOS管(MOS33)和第四MOS管(MOS34),所述第三MOS管(MOS33)的漏极和第四MOS管(MOS34)的漏极分别通过可编程的方式连接至第二位线(BL31)和第一位线(BL30)上,所述第三MOS管(MOS33)和第四MOS管(MOS34)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三字线(WL32)和第四字线(WL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MOS32)的源极和第三MOS管(MOS33)的源极共接于VSS。
5.一种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通过背靠背方式相接的第一存储单元组和第二存储单元组,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组和第二存储单元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组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MOS管(MOS31)和第二MOS管(MOS32),所述第一MOS管(MOS3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MOS32)的漏极分别通过可编程的方式连接至第一位线(BL30)和第二位线(BL31)上,所述第一MOS管(MOS31)和第二MOS管(MOS32)的栅极合并连接至第五字线(WL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MOS3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MOS32)的栅极相共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组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MOS管(MOS33)和第四MOS管(MOS34),所述第三MOS管(MOS33)的漏极和第四MOS管(MOS34)的漏极分别通过可编程的方式连接至第二位线(BL31)和第一位线(BL30)上,所述第三MOS管(MOS33)和第四MOS管(MOS34)的栅极合并连接至第六字线(WL41)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RO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MOS32)的源极和第三MOS管(MOS33)的源极共接于VSS。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ROM单元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取第一MOS管(MOS31)的存储信息时,需要同时打开第一字线(WL30)和第二字线(WL31),通过第一位线(BL30)读取;在读取所述第二MOS管(MOS32)的存储信息时,只需打开第二字线(WL31),通过第二位线(BL31)读取。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MOS31)上的存储信息是通过第一位线和第二位线相组合读取的。
11.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ROM单元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取第一MOS管(MOS31)和第二MOS管(MOS32)的存储信息时,通过第一位线(BL31)和第二位线(BL30)分别读取或者同时读取的方式进行读取的。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时读取时,通过第一位线(BL30)和第二位线(BL31)一次读出两比特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兆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兆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5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