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大豆14-3-3j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0498.7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梅;周磊;郭传龙;李松;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07K16/16;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14 蛋白 基因 表达 载体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大豆14-3-3j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14-3-3最先在人脑中发现,其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序列高度保守,单体分子量27-32kD,通过与靶蛋白上的ser/thr残基结合来发挥调控功能。
在植物中的14-3-3蛋白主要分为ε组和非ε组两组。不同的同工型在核心区域显示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14-3-3蛋白能够以多种机制与靶蛋白相互作用,对各种不同细胞功能和生理过程起调控作用。Testerink C等在大麦胚芽中发现14-3-3蛋白的各种同工型在大麦萌发过程中表达调控机制不同,其功能也明显不同。在之后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表明,14-3-3蛋白还与信号转导、碳氮代谢的调控、叶绿体前前体蛋白的调节、SPS以及PM H+-ATPase活性调节有关。14-3-3蛋白还参与植物病害和胁迫反应应答,Finnie等发现大麦抵御灰霉病的过程中积累14-3-3蛋白;Roberts M R和Bowles D J发现番茄中14-3-3蛋白在对受伤和病原菌侵染的应答中起作用;拟南芥14-3-3蛋白的GF14λ同工型可与APX3和AKR2等相互作用,在植株抗氧化和抗干旱中起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在植物中其对代谢活动的主要酶类如NR、SPS、PM H+-ATPase活性有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由14-3-3蛋白调控的植物细胞功能涉及生物合成代谢酶、囊泡穿梭、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
大豆有17种14-3-3蛋白,14-3-3j在叶片中累积量多,且与叶片的气孔开闭、H+-ATPase磷酸化及活性等相关性强。
综述,14-3-3j与GST标签的融合蛋白的报道较少,且这个融合蛋白表达鉴定简单的特性给研究14-3-3j的功能能促进植物抗性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环境胁迫应答提供可行性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黑大豆14-3-3j的原核表达载体,一种能产生14-3-3j蛋白的含黑大豆14-3-3j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14-3-3j蛋白基因来源于黑大豆,其GenBank登录号为AK285891,14-3-3j基因的上游是诱导型lac启动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14-3-3j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大豆14-3-3j基因EST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如下特异性引物:
14-3-3j 5’: GAATTCATGGCAGGAGCAGAGGGGCTAAAC
14-3-3j 3’: CTCGAGTCAGGGCTCATCTAGCTGGTC
引物14-3-3j5’含有限制性内切酶EcoRI识别位点,14-3-3j3’ 含有限制性内切酶XhoI识别位点;
(2)从黑大豆叶片中提取RNA,并以RNA为模板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再以黑大豆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步骤(1)中设计的特异引物,在PCR扩增体系中对14-3-3j基因的cDNA进行扩增,回收纯化14-3-3j基因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通过PCR检测和酶切检测获得重组载体pMD18-14-3-3j;
(3)使用EcoRI和XhoI对质粒pMD18-14-3-3j进行双酶切获得14-3-3j基因,将14-3-3j基因与同样经过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相连接,转化、抽提质粒进行PCR检测和酶切检测,获得原核重组表达载体;
(4)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形成重组工程菌,重组工程菌经过发酵培养,IPTG诱导表达14-3-3j蛋白。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起始原核表达载体为PGEX-4t-1。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14-3-3j基因插入位点在起始原核表达载体的MCS位点。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重组工程菌在28℃、1mM 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14-3-3j蛋白。
本发明所述原核表达载体在制备多克隆抗体中的应用,制作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14-3-3j蛋白表达量和蛋白相互作用的体外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