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输入电路和电力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90001291.0 | 申请日: | 2012-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兼祐;高田元;合田智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H33/59 | 分类号: | H01H33/59;H01H9/54;H02M3/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电路 电力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等直流电力源供给的直流电力的输入电路和将通过该输入电路获得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有将由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等发电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将该转换后的交流电力供给至负载的交流电力供给系统。例如,太阳能电池单元由于各个单元的电动势和输出电流小,所以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连接多个而获得所期望的直流电力。此外,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也将恰当个数并联/串联连接,以获得所期望的输出。
例如,如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则不仅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而且具有将这些太阳能模块的输出集中起来的集电部和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电力转换部。该集电部在箱内连接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分别连接的配线而构成一个输出线。由此,集电部能够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连接,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力集中为一个。通过集电部集中起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力被输出至电力转换部,通过该电力转换部转换为与商用电力系统的频率同步的交流电力之后,与商用电力系统(负载)重叠。另外,还存在不通过商用电力系统的配线地将交流电力直接供给至负载的情况。
在这样的集电部内,在直流电力的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分别设置有直流开闭器,以能够在进行系统的保养时将太阳能电池等直流电力源分离(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另外,当在直流开闭器中流动电流时打开直流开闭器的接片时,产生电弧放电。即在流动大电流的电路中,即使为了遮断电流而从接点打开直流开闭器的接片,由于电弧放电,接片与接点的周围的空气也发生离子化,根据接片与接点间的距 离靠近等条件,存在电弧放电持续的情况。接点和接片会由于该电弧放电而被加热,此外,直流开闭器会由于电弧放电的热而发生故障。因此,提供有具备使电弧放电消失的消弧机构的直流开闭器(参照以下专利文献2)。
在该消弧机构中,例如具有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利用磁铁的结构。具体而言,对消弧机构在将磁铁配置在接片附近时、电弧放电的方向因与电流的方向和磁通量的方向相应地产生的力而发生变化进行利用。消弧机构在电弧放电之前具有磁性板,在磁性板引入电弧放电而进行切断、冷却,从而消除电弧放电。因此,具有消弧机构的直流开闭器将电流的方向固定,使电弧放电朝向磁性板侧。因此,直流开闭器在连向直流电力源的连接时预先决定极性(正极、负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1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2938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直流电力与预先决定的极性不同地连接至直流开闭器,则根据电路结构构成电流的循环路径,存在直流开闭器的接片如果关闭则电流直接流动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如果扩大直流开闭器的接片,则产生电弧放电,但是该电弧放电的流动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通过消弧机构的磁铁的作用,成为与磁性板的存在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存在电弧放电不消失,直流开闭器产生故障的情况。
包括在将直流开闭器的接片从接点打开时产生的电弧放电持续的危险。虽然在将接片关闭到接点时也产生电弧放电,但是该电弧放电持续的时间为接片关闭期间的时间,比将接片从接点开放时的持续时间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弧放电发生的次数多,也存在产生与上述说明相同的问题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各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将直流电力与预定的极性不同地连接至直流开闭器的情况下,也 能够抑制电弧放电导致的直流开闭器的故障的输入电路和电力转换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电路是将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直流电力与具有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的双极单投开关的各个输入端子对应地连接的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极单投开关具有在上述直流电力的正极与正极输入端子连接且上述直流电力的负极与负极输入端子连接时、使该开关操作时的电弧放电衰减的消弧机构,并且在从上述负极输入端子向上述正极输入端子流动电流的方向上电连接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90001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收腹提臀一体束缚带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脑部护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