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燃机用进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90000601.7 | 申请日: | 2012-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笃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02M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杨黎峰;李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用进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具有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以及从排气分配集管向所述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
背景技术
上述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具有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以使作为排气的通过内燃机的驱动而产生的废气、漏气或蒸发气体(燃料的蒸发气体)混合于燃烧用的空气中并在燃烧室中燃烧。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该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具有:将作为排气的废气从作为排气分配集管的EGR稳压箱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一排气流道;将作为排气的漏气从作为排气分配集管的气缸头盖内部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二排气流道;以及将作为排气的蒸发气体从未图示的排气分配集管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三排气流道。
第一~第三排气流道的各自的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由与进气流道的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共用的共用流道构成。
第一~第三排气流道之中比共用流道更靠上游侧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分别根据EGR稳压箱或气缸头盖等位置而适当配设。
即,未考虑沿着各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与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关系,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与EGR稳压箱或气缸头盖等的位置相应的适当的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308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惯性增压效果受损而导致吸入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量容易减少,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
即,若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相互错开,则在进气流道中的空气变密集的压力波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变稀疏的压力波相互重叠而进气压力容易降低,其结果,吸入空气量容易减少。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具有: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以及从排气分配集管向所述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沿着所述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为沿着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本结构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将沿着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由此,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难以错开,进气流道中的空气变密集的压力波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变密集的压力波容易重叠。
从而,若为本结构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则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并能够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所述进气流道由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构成,所述排气流道由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构成,所述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由共用流道构成,所述排气流道长度与所述进气流道长度相同。
若为本结构,则能够将排气与燃烧用的空气在共用流道中混合后供给到燃烧室。
另外,将沿着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与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相同。
由此,能够使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大致一致。
从而,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并能够提高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沿着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为3以上。
若为本结构,由于将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设定为3以上,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从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合流到进气流道(共用流道)中的排气的流动,并且能够使排气与燃烧用的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变得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进气流道之中比所述共用流道更靠上游侧的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
若为本结构,则容易将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进气流道长度的预定比例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共用流道以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相对于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以90°以下的角度相交的方式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90000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节能净化助力装置
- 下一篇: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活塞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