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壳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78117.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潘刚;周立华;赵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F28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维绮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并且尤其涉及用于HVAC制冷系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一般来讲,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有助于稳定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
背景技术
制冷机(例如用于HVAC系统)一般可包括压缩机和换热器(例如,冷凝器和蒸发器),以形成制冷环路。换热器可用作冷凝器和/或蒸发器。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器一般包括壳内的换热管。换热管通常被设置成运送第一流体(例如制冷剂或水),形成管程;而壳被设置成运送第二流体(例如制冷剂或水),形成壳程。管程和壳程可以在换热器中形成热交换关系。换热器可帮助管程中的第一流体与壳程中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可有助于稳定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可有助于防止“U”形弯曲部分彼此碰撞,以便有助于减少由于换热管碰撞而导致对换热管的损坏。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还可应用于换热管的其它较长的无支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在管壳式的换热器中,多个换热管的每一个可具有“U”形弯曲部分。所述多个换热管的每个“U”形弯曲部分的峰部可设置有稳定部件。所述稳定部件可被设置成接触相邻一个换热管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件可被设置成具有“O”形环形状,包括开口,所述“O”形环形状的稳定部件有一开口可容纳换热管中的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定部件的截面具有圆形轮廓,以便稳定部件易于在换热管上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件的截面具有一直径。所述直径可被设置成比相邻换热管的管心距和换热管的外表面的两倍半径之间的差更大,例如大3%-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件可被设置成与多个换热管的相邻一个的外表面形成干涉配合(过盈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中的一个的稳定部件被设置成偏置于相邻换热管的稳定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防止管壳式换热器中多个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彼此碰撞的方法可包括在至少一些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上提供稳定部件;和,将稳定部件设置在至少一些“U”形弯曲部分,使得位于相邻“U”形弯曲部分上的稳定部件彼此偏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U”形弯曲部分的每一个都可设置有稳定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件可被设置成与相邻的换热管形成干涉配合。所述稳定部件可以容纳管束并稳定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
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可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参见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整个发明表示相应的部件。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透视图和局部剖切图。
图2示出了移去换热器的壳后图1所示管壳式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4A-4E示出了图1所示换热器的换热管的不同方面。图4A示出了换热器的三个相邻的换热管。图4B是图4A所示的区域4B的放大图。图4C是沿图4B中的线4C-4C剖开的剖视图。图4D示出了稳定部件的俯视图。图4E示出了沿图4D中的线4E-4E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已经被开发。通常,管壳式的换热器具有换热管在壳中延伸的结构。换热管形成管程,所述管程被设置成运送第一流体,而壳形成壳程,所述壳程被设置成运送第二流体。管程和壳程在换热器中形成热交换关系。
通常,换热管是具有等直径的管,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被设置成接纳流体,而第二开口端被设置成允许流体流出换热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位于壳程的第一端。在这些实施例中,换热管可在壳内部壳程的第二端周围具有“U”形弯曲部分。“U”形弯曲部分可以是没有任何支撑的较长部分。在工作期间,流入壳程的流体可能使得“U”形弯曲部分晃动或振动,并且相邻的“U”形弯曲部分可能彼此碰撞,对换热管的“U”形弯曲部分造成损坏。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相邻的“U”形弯曲部分的碰撞可能导致换热管的泄漏。换热管的较长无支撑的直部分也可能彼此碰撞,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灵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特灵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8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