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糖尿病性末梢神经障碍的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3547.3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0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井野秀一;佐藤满;高桥纪代;吉村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学校法人昭和大学;高桥纪代;株式会社飞鸟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糖尿病 末梢神经 障碍 评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源自2型糖尿病(下面,单称为“糖尿病”。)的末梢神经障碍,尤其是足底的感觉障碍定量性地进行评价的评价装置及其方法。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定量性的评价结果能够作为预见初期阶段的糖尿病时的指标来利用。
背景技术
占生活习惯病的大多数的糖尿病由于初期阶段的自觉症状不明确,所以,难以早期发现,准确地进行治疗。在医学特定是糖尿病的情况下,一般进行血液检查,确认血糖值是否超过准确值。但是,在为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自觉症状,表面上与健康者没有变化的初期阶段的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下,由于感觉没有必要自行主动地进行血液检查,所以,糖尿病在初期阶段被发现的情况少。这样,推测自觉症状稀少的糖尿病以大多数患者未被发现的状态存在,根据公共机构在2007年进行的调查,得出强烈怀疑糖尿病的人和不能否定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的人的合计值在日本国内为2210万人这样的调查结果。
已知糖尿病与其进展程度相应地并发神经障碍(末梢神经障碍)、视网膜病、肾病等合并症。已知这些合并症中的神经障碍在糖尿病的初期阶段可从手足的末梢部出现,了解此前感到的足底的对外部刺激的感觉渐渐变弱,最终为无感觉的情况。但是,由于对一定的强度的外部刺激的感觉的减少缓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将足底感觉的减少作为自觉症状明确地加以认识,在出现重度的神经障碍或者视网膜病、肾病等更加重度的合并症,才首次判明是糖尿病的案例并不少。
在本发明中,虽然定量性地计量并评价足底的感觉障碍,即使在没有自觉症状的初期阶段,也能够给出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启示,但是,作为这种皮肤感觉的评价手法,Semmes-Weinstein皮肤感觉计是周知的。该皮肤感觉计是将粗度不同的20种单丝换装到探针头,根据在将哪个单丝按压到指尖时,感到触感、痛感来特定阈值,将触感、痛感定量化的装置。作为皮肤感觉计的应用例,例如,有整形外科领域的手术后的神经的恢复度的评价。
就本发明而言,测定人的皮肤感觉并定量化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3中公知。专利文献1的振动感觉阈值测定装置由支撑被检查者的前臂的支撑台、给予被检查者的指尖振动刺激的振荡器、由被检查者操作的按钮开关和根据来自振荡器的负载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的输出信号算出阈值并进行评价的控制部等构成测定装置。另外,专利文献1的振动感觉阈值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以JIS-B-7763规定的测定方法为基础,使给予被检查者的振动刺激的大小相对于通过稍前的下降法求出的下降法阈值,在规定的范围随机地变化。
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进行人的皮肤感觉阈值测定的载荷测定装置。这里,由支撑被检查者的测定部位的支撑台、被固定在支撑台上的支柱、能够沿支柱上下移动的可动工作台、固定在可动工作台上的微小加重转换器、被设置在微小加重转换器上的测定针和控制装置等构成载荷测定装置。控制装置控制上下驱动可动工作台的步进马达的驱动状态,进而,对从微小加重转换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
与专利文献2的载荷测定装置同样,对人的皮肤的感觉认识进行检查的装置被专利文献3公开。这里,由左右一对滑动块体、被固定在各块体的前端的挠曲块体、被固定在各挠曲块体的前端的探针、调整滑动块体的左右间隔的构造和检测挠曲块体的应变的应变仪等构成检查装置。在对皮肤的感觉认识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将一对探针的左右间隔设定为规定状态,在将探针的突出端以规定的力按压在皮肤的状态下,进行拖拽,检查被检查者有没有感觉认识。
专利文献4公开了用于检查并发有神经障碍,基本没有足底的感觉或者完全没有足底的感觉的所谓的糖尿病足的检查设备。该检查设备由箱状的壳体、被配置在壳体的上面的透明的搁足板、被配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摄像机以及光源、和输送摄像机的影像数据的输送构件等构成。在进行检查的情况下,以将被检查者的足底放置在搁足板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由摄像机对足底的图像进行摄像,医师分析被输送来的图像,诊断神经障碍的程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611453号公报(第0025~0027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30904号公报(第0016段、图1)
专利文献3:特表平05-503022号公报(第3页左下栏第18~20行、图2)
专利文献4:特表2005-533543号公报(第0020段、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学校法人昭和大学;高桥纪代;株式会社飞鸟电机制作所,未经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学校法人昭和大学;高桥纪代;株式会社飞鸟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3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