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敏感触摸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3312.4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文明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力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H01H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孔 触摸开关 覆盖面板 静电 电子装置 感测电容 静电导体 通孔 发光元件 联接构件 支承面板 敏感 电容 前表面 触摸按钮 邻近 边缘处 后表面 平坦 感测装置 一体形成 控制板 配置 垂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敏感触摸开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触摸开关,其能够感测电容的不断变化,而不考虑开关的前表面的覆盖面板是弯曲还是平坦,并且即使在电子装置长时间使用时也能够敏感地感测电容变化。为此,本发明的电容敏感触摸开关包括:覆盖面板,其具有包括多个触摸按钮的前表面并具有边缘,边缘的每侧具有至少一个联接构件;静电面板,其设置在覆盖面板的后表面上,具有对应于触摸按钮的照明孔,并具有在静电面板的邻近照明孔的一侧处在垂直于静电面板的方向上与静电面板一体形成的静电导体;支承面板,在其边缘处具有对应于配置在覆盖面板的边缘处的第一联接构件的第二联接构件,具有对应于静电面板的照明孔的照明孔,并具有邻近照明孔形成的通孔,使得静电导体经过通孔;以及控制板,其配置在支承面板的一侧处,具有对应于支承面板内的照明孔的多个发光元件,在邻近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用于静电导体经过的通孔,并在发光元件的后表面处具有连接到经过通孔的静电导体的相应端部的一个或多个感测装置。因此,本发明具有提供电子装置的触摸开关的优点,其能够感测电容的不断变化,而不考虑开关的前表面的覆盖面板是弯曲还是平坦,并且即使在电子装置长时间使用时也能够敏感地感测电容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开关,更具体地涉及电容敏感触摸开关,其通过感测由于人体的手指触摸造成的电容变化使得电子装置操作。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感测电容变化来操作的多种触摸开关是已知的。
例如,如图1中的(A)和(B)所示,作为代表性的触摸开关,具有题为“acapacitance-sensitive touch switch”(此后称为“开关”)的韩国专利公开文献No.10-2011-0094568,该专利公开文献通过本申请人提交并接着公开,其内容如下。
参考所示附图,传统开关10包括上基底11、下基底12、传感器电极13、电极垫14、电流承载构件15以及电容感测电路16。
上基底11由非传导材料制成,它的与人体直接和间接接触的表面形成弯曲表面,并且传导传感器电极13设置在其内侧。
下基底12是印刷电路板(PCB),并设置成面向上基底11,并且电极垫14设置在与传感器电极13相对的部分处。
电流承载构件15设置在传感器电极13和电极垫14之间,并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电流承载构件15变成相对于传感器电极13和电极垫14弹性,并且分别电连接到传感器电极13和电极垫14。
因此,触摸开关10被构造成使得在上基底11接触使用者手指时,根据由非传导材料制成的上基底11的合成电容以及人体电容的变化,电容变化经过传感器电极13、电流承载构件15和电极垫14传递到电容感测电路16,由此使得人体触摸得到敏感感测。
但是,如上所述,传统开关10的问题在于传感器电极13和电极垫14之间的电容变化不能在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电流承载构件15失去缓冲力量时感测。
同样,问题在于由于基于所示方向设置在两端处的电流承载构件15和设置在中央部分的另一电流承载构件15之间的缓冲力量存在差别,基于所示方向设置在两端处的电流承载构件15寿命较短。
同样,如上所述,问题在于由于缓冲力量的差别,电容变化不能准确地传递到电容感测电路1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作出,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触摸开关,其即使在电子装置长时间使用时也能够准确地感测电容变化。
同样,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触摸开关的结构,其能够感测电容的不断变化,而不考虑与人体接触的整个表面的覆盖面板是弯曲还是平坦。
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力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实力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3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