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1775.7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4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EIZO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G02B5/04;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31263 | 代理人: | 李献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采集外部光技术。
背景技术
以前的液晶显示装置将从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导入到液晶面板的后方,在扩散板上均匀地散光,作为面光源入射到液晶面板。作为背光可以采用CCFL管或LED。从而能够使观察者以合适的亮度识别出液晶显示。
为了降低由背光模组引起的电力消耗,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会采集外部光作为背光的一部分。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中,由反射板反射的外部光经半透射反射板导入到液晶显示装置内。从而共同使用采集到的外部光与来自于背光模组的光。
另外,有一种透明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透明液晶显示装置是不具备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透明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将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与背景重叠显示,从而不具备导光板及扩散板。作为透明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为平视显示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56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通过反射板进行采集,因此只能够对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方照射的光进行导光。也就是说不能充分地利用外部光,不能得到足够的亮度。另外,透明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是将液晶显示图像与背景进行重叠显示的显示装置,因此相反不能只进行液晶显示。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好地利用外部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实现该目的采用如下结构。
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扩散板,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后方;导光部件,设置于所述扩散板的后方;以及框体,支撑所述液晶面板、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导光部件;所述框体在后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导光部件被设置为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导光部件具有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包括:由来自于上方的外部光入射的第一入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下方对从所述第一入射面入射的光进行反射并由来自于后方的外部光入射的第一斜面。
根据上述结构,在液晶面板的后方设置扩散板,并进一步在其后方设置导光部件。这些液晶面板、扩散板及导光部件由框体进行支撑。在框体的后部具有开口部,能够从这里采集外部光。进一步地,由导光部件覆盖开口部故此可以将外部光引导至扩散板。导光部件具有第一棱镜。第一棱镜具有由来自于上方的外部光入射的第一入射面。第一棱镜进一步具有设置于第一入射面的下方对从第一入射面入射的光进行反射并对来自于后方的外部光进行入射的第一斜面。如此,来自于上方的外部光入射到第一入射面之后,向第一斜面进行反射并导光,从而能够通过由来自于后方的外部光入射第一斜面而进行采光。由于能够对从上方到后方照射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外部光进行采集,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外部光。另外,通过扩散板能够防止背景通过透射而被看到,并能够仅进行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
另外,所述开口部的大小优选为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以上。如果开口部的大小为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以上,则能够在液晶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进行采光,从而增大光量。而且能够降低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光量斑。
另外,所述第一棱镜优选为三角棱镜,具有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斜面、光射出的第一射出面;由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一斜面形成的顶角被设置为比所述第一射出面更靠后方;所述第一射出面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面平行。即,第一棱镜的由第一入射面与第一射出面形成的顶角比与液晶面板的显示面相平行的第一射出面更靠后方设置,因此第一入射面及第一斜面设置在比第一射出面更靠后方。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从上方到后方照射的外部光进行导光。
另外,优选在所述导光部件上沿高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第一棱镜。通过在导光部件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棱镜,能够使导光部件的厚度变薄,从而能够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所述导光部件优选具有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棱镜更靠前方的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从后方观看时与所述第一射出面相重叠的第二入射面、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入射面更靠前方并由从所述第二入射面入射的光进行反射或透射的第二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IZO株式会社,未经EIZO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1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片驱动装置与光学仪器
- 下一篇:摄像透镜镜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