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悬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70342.X | 申请日: | 201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吉见刚;香村伸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G7/02 | 分类号: | B60G7/02;B60G17/015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悬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车辆悬架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调整设于车辆的悬架的刚性的悬架刚性控制装置。油门开度或制动器踏入量越大,该悬架刚性控制装置越使悬架刚性强化。由此,悬架刚性控制装置在通常时能得到柔顺转向而确保转弯性,且在加速时能抑制柔顺转向而确保稳定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54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悬架刚性控制装置例如在更适当的振动减少等方面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减少振动的车辆悬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悬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悬架装置本体,将车辆的车轮支承于该车辆的车身;可变装置,使所述悬架装置本体的铅垂方向上部与所述车身之间的刚性即上部连结部刚性及所述悬架装置本体的铅垂方向下部与所述车身之间的刚性即下部连结部刚性能够改变;及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制动时,控制所述可变装置,执行与所述车辆的非制动时相比使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减小且使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增大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可变装置至少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及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能够改变。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车辆的制动时的所述车轮的心轴的前后力柔性与所述车辆的非制动时的所述心轴的前后力柔性等同的方式变更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和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制动力的绝对值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禁止使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减小且使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增大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对应于所述车辆的制动力的变化而连续地变更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和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制动力的绝对值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上的急制动时,与所述车辆的制动力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规定值的缓制动时相比较,使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增大且使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减小。
另外,在上述车辆悬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制动力的绝对值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上的急制动时,与所述车辆的非制动时相比较,使所述上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增大且使所述下部连结部刚性相对减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悬架装置起到能够适当地减少振动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悬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橡胶衬套的位移与力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3是将悬架的侧视图简化后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对制动转矩的簧下施加的力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弹性主轴高与心轴前后位移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弹性主轴高与心轴前后位移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弹性主轴高与簧下振动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8是表示上支承件的前后方向刚性、下臂衬套的前后方向刚性与弹性主轴高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9是表示心轴位置的前后力柔性成为恒定的前后方向刚性的组合的一例的线图。
图10是说明车辆悬架装置的ECU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辆悬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车辆悬架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上支承件、下臂衬套的位移与力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14是表示车辆悬架装置的控制映射的一例的线图。
图15是说明车辆悬架装置的ECU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悬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而且,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0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