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凹陷的凹坑的整形外科增强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9276.4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5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J.J.谢伊;D.R.戈尔德伯格;N.M.奎因;S.蔡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38 | 分类号: | A61F2/38;A61F2/30;A61F2/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凹陷 整形外科 增强 | ||
描述了用于提供具有接纳固定材料的凹陷的凹坑的整形外科增强物的系统、装置和方法。整形外科增强物包括:外表面,其与患者的组织或骨交接;以及内表面,其与植入物交接,内表面包括构造成接纳固定材料的凹陷的凹坑、围绕凹陷的凹坑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以及在边缘中的端口,其中凹陷的凹坑在侧向于端口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沿内表面延伸。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1/568,023的权益,该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关节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经历退行性变化。当关节退化变得严重或不可逆时,可能变得有必要用假体关节置换自然关节。包括髋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在内的人工植入物在整形外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具体而言,髋关节假体是常见的。人体髋关节机械地充当球窝关节,其中股骨的球形头被定位在骨盆的承窝形髋臼内。各种退行性疾病和伤害可能需要使用典型地金属、陶瓷或塑料的合成材料置换髋部的全部或一部分。
可能变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后续手术,以便用(常常较大的)置换关节来置换假体关节。称为“翻修”手术的这种手术常常由于骨的进一步退化或退行性疾病的发展而发生,这需要移除另外的骨并用常常称为翻修关节的更大的或加强的假体关节来置换移除的患病骨。例如,骨常常在髋臼的边缘周围损失,并且这可能提供较小的边缘覆盖率以牢固地放置髋臼杯。
在植入物周围的患者的骨受损的情况中,可能有必要利用增强物来增加额外的支撑。例如,髋臼增强物可被放置以填充髋臼壳体周围的缺损空腔,以有助于支撑传递到壳体的载荷。作为外科技术的一部分,外科医生可将壳体和增强物两者放置在患者体内,以便在将两个部件紧固在一起之前确保适当的配合以防止两者间的运动。然而,如果两个部件是全等的,紧固两个部件可能是困难的,特别是当使用骨水泥时。部件之间不充分的水泥固定可造成它们在植入之后分离,这可能造成颗粒生成并最终导致翻修。
在当前的增强物设计中,通常不采取措施以辅助水泥施加。因此,外科医生特别地在将部件完全组装在一起之前(例如,沿着类似于填缝珠的增强物的边缘)施加水泥或者干脆放弃使用水泥。这利用不容易复制的技术导致不一致且有时不期望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用于具有保持凹坑的整形外科增强物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在某些实施例中,系统、装置和方法包括整形外科增强物,该增强物包括:外表面,其与患者的组织或骨交接;以及内表面,其与植入物交接,内表面包括构造成接纳固定材料的凹陷的凹坑、围绕凹陷的凹坑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以及在边缘中的端口。边缘可与植入物配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凹陷的凹坑在侧向于端口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沿内表面延伸。端口从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从而允许固定材料插入凹陷的凹坑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凹陷的凹坑包括由脊分离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脊可相对于边缘凹陷。固定材料将增强物刚性地固结到植入物。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材料为水泥或糊剂。在某些实施例中,整形外科增强物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可以是定位在端口下面的充盈计,并且第二端口可具有与端口的几何形状不同的几何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端口包括鲁尔锁配件或插塞,并且端口可以是渐缩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整形外科增强物还可包括构造成与插入装置联接的延伸构件。整形外科增强物还可包括凸缘、叶片、钩或板。
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强物的表面为抛光的、糙面的和多孔的中的至少一种。在某些实施例中,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抛光的饰面。外表面还可包括糙面精整层或多孔组合物。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表面包括多孔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未经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9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烃脱氢的催化剂
- 下一篇: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