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炔键的化合物及/或二烯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68974.2 | 申请日: | 201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直辉;关航平;吉村和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C1/24 | 分类号: | C07C1/24;B01J27/10;B01J27/138;B01J27/232;C07C1/207;C07C11/14;C07C11/167;C07C11/22;C07B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化合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炔键的化合物及/或二烯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以下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选自下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IV)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V)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脱水反应,所述催化剂为在含有二氧化硅的载体上担载选自含有IA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含有IIA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IA族金属元素及IIA族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1]
式中,R1、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或苯基,或者
R1及R2一起与R1所键合的碳原子、R2所键合的碳原子和这些碳原子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5~15的环,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或者
R1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R2及R4一起与R2及R4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或者
R1及R3一起与R1及R3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R2及R4一起与R2及R4所键合的碳原子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
[化学式2]
式中,R5、R6、R7、R8及R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或者
R5、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R8及R9一起与R8及R9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或者
R5及R6一起与R5及R6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R8及R9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或者
R5及R6一起与R5及R6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R8及R9一起与R8及R9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
[化学式3]
式中,R10表示氢原子或苯基,
[化学式4]
式中,R11、R12及R1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苯基,或者
R11及R12一起与R11及R1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R1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
[化学式5]
式中,R14、R15、R16、R17及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或者
R14及R15一起与R14及R15所键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碳原子数3~13的环,R16、R17及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4~10的环烷基烷基、碳原子数7~10的芳烷基或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89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GLU 2/3 激动剂
 - 下一篇:悬挂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