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基本白屏关闭状态的电子显示投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8326.7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4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艾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基本 关闭 状态 电子 显示 投影 组件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电子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具有白屏关闭状态的电子显示投影组件。
大多数现有的用于掌上设备的电子显示技术呈现黑屏关闭状态,这样一来,这些电子显示器在关闭时还保持黑色外观。例如,这样的电子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其被用在诸如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电视机、媒体播放器、计算机显示器以及很多其它设备的很多电子设备中。黑屏关闭状态迫使工业设计师将黑色容纳进他们的产品中,其结果是大量黑色外观的产品占据了市场。
这种显示器所呈现出的另一种特性是,在设备的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处生成所显示的图像,透过透明的玻璃表面观看该图像。这导致了不理想的效果,比如,降低了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且对于触摸屏设备而言,会引起视差效应,造成手指的实际触摸和意图触摸区域之间的偏差。
这些现有技术的显示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由于这些显示器无法将所显示的图像延伸至其屏幕的外边缘,所以这些显示器要求具有包围显示区域的边框。因此,例如,如果现有技术的智能电话具有玻璃显示表面,则所显示的图像无法完全延伸至显示器表面的外边缘,而必须被边框包围以覆盖显示器表面的非显示区域。
发明内容
电子显示投影组件包括电子显示器和透明玻璃层,所述电子显示器配置为显示图像,所述透明玻璃层位于显示图像的电子显示器的一面上。投影层位于透明玻璃层的表面上。投射层位于电子显示器和玻璃层之间,并且包括多个微透镜,用于将所显示的图像投射至投影层上。所述投射层和投影层可以位于所述透明玻璃层的相对的两面上,也可以位于玻璃层下面的同一面上。
还公开了从电子显示器提供图像的相应方法。根据该方法,来自电子显示器的图像被显示在包括多个微透镜的投射层上。透过所述多个微透镜将所显示的图像投射至透明玻璃层上的投影层上。所述投射层和投影层可以位于透明玻璃层的相对的两面上,也可以位于玻璃层的下面的同一面上。
所述投射层可以是半透明的,当电子显示器处于关闭状态时,其可以被处理为大体上反射白光,并可以具有所应用的抗反射涂层。
所述电子显示器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可以包括准直背光。所述透明玻璃层可以包括触摸屏输入装置。
所述投射层可以被设置为将所投射的图像拉伸至玻璃面板的外边缘处,且可以由多个塑料层构成,这些塑料层排被设置以形成微透镜。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显示器具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至少三个子像素,且每个微透镜的面积小于每个子像素的面积。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特征和优势。通过阅读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浏览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示例性电子显示投影组件的横截面。
图2示出电子显示投影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
图3示出包括电子显示器的现有技术的智能电话。
图4至图5示出实施图1或图2中的电子显示投影组件的智能电话。
图6示出电子显示器提供图像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示例性电子显示投影组件10的横截面,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子显示器的上述问题。组件10包括电子显示器12、透明玻璃层14、投射层(projecting layer)16以及投影层(projection layer)17。在图1的示例中,电子显示器12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由于LCD在本领域中是被熟知的,因而以下对LCD电子显示器12的操作将仅做简单描述。
LCD 12包括液晶显示模块18,液晶显示模块18设置在一对偏光层(即后偏光器20和前偏光器22)之间。液晶显示模块18包括液晶层19,该液晶层19夹在薄膜晶体管(TFT)阵列玻璃层24和滤色器玻璃层30之间。液晶层19可以包括,例如,扭曲向列(TN)液晶或超扭曲向列(STN)液晶。TFT阵列玻璃层24设置在液晶层19和后偏光器20之间,且包括非常靠近液晶层19的多个晶体管。当LCD 12关闭时,液晶被定向以阻止来自背光系统23的光透过偏光器20、22。在现有技术的设备中,这导致LCD具有黑色外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8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