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颈部用护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8102.6 | 申请日: | 201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笠原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限会社由香里;株式会社足底平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5/02 | 分类号: | A61F5/02;A47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部 护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填充空气的空气袋、且装配于佩戴者的颈部而支承佩戴者的头部的颈部用护具,尤其涉及在个人计算机的使用等的伏案工作时或者飞机或者列车等长距离的移动时优选的颈部用护具。
背景技术
以往的颈部用简易矫正服形成为能够包围患者的颈部的环状,为了保持患者的颈部的上侧部位,而在从下颚延伸至颈部的后部分的围住颈部的上侧部位的下颚承受管、与同样围住颈部的下侧部位的下部支承管之间,并行配设沿颈部的上下方向支承下颚承受管的多个折皱状的支柱管,而形成窗口,从而形成矫正服。而且,设为通过向这些管供排气而能够膨胀收缩的软质树脂制,并通过从供排气口(空气注入口)吹入空气来使之如气球那样膨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844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颈部用简易矫正服存在如下课题,下颚承受管、下部支承管以及四个支承管独立,需要从配设于各管的空气注入口分别注入空气,从而使用方法繁琐。
另外,以往的颈部用简易矫正服存在如下课题,被下颚承受管和下部支承管夹着的区域中,窗口所占的比例较高,从而无法利用支承管充分地支承佩戴者的头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颈部用护具,使用方法简易,且能够可靠地支承佩戴者的头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颈部用护具具备:构成空气袋的长条状的主体部;配设于主体部、且能够进行针对空气袋的空气的注入以及排出的空气注入阀;配设于主体部的两端附近的不同面并使该不同面彼此卡接的卡接部;以及在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上连续并以散点状并排设有多个、且通过使该主体部的面料面以及衬里面间粘合而形成的支承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颈部用护具中,能够在未使用时从空气袋排出空气而折叠,从而能够成为携带便利的小形状。另外,本发明的颈部用护具中,通过在使用时向空气袋注入空气而使主体部的内部填充空气,从而以连接多个贯通孔的直线为边界而产生两层膨胀部分。由此,本发明的颈部用护具中,主体部的下边与佩戴者的肩抵接,下层的膨胀部分支承上层的膨胀部分,而主体部的上边与佩戴者的颌下抵接,从而能够经由主体部而在佩戴者的肩上可靠地支承佩戴者的头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颈部用护具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后视图,图1(c)是图1(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右视图,图1(d)是图1(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俯视图,图1(e)是图1(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仰视图。
图2(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颈部用护具注入有空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箭头A-A线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佩戴状态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佩戴状态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颈部用护具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后视图,图4(c)是图4(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右视图,图4(d)是图4(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俯视图,图4(e)是图4(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仰视图。
图5(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颈部用护具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后视图,图5(c)是图5(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右视图,图5(d)是图5(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俯视图,图5(e)是图5(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仰视图。
图6(a)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颈部用护具注入有空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箭头B-B线的剖视图,图6(c)是图6(a)所示的颈部用护具的箭头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颈部用护具100具备:构成能够填充空气的空气袋的长条状的主体部10;配设于主体部10、且能够进行针对空气袋的空气的注入以及排出的空气注入阀20;配设于主体部10的两端附近的不同面而使该不同面彼此卡接的卡接部30;以及沿主体部10的长边方向连续并以散点状并排设有多个、且使该主体部10的面料面以及衬里面间粘合而形成的支承部40。此外,与图1(a)对应,主体部10的面料面是配设有空气注入阀20的面,与图1(b)对应,主体部10的面料面是与佩戴者的颈部抵接的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限会社由香里;株式会社足底平衡研究所,未经有限会社由香里;株式会社足底平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8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