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道式助听器及与其一起使用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7790.4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P·瓦格纳;S·文策尔;M·奥;I·拉达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声音医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蔡胜利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道式 助听器 与其 一起 使用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助听器,并且涉及例如长期完全佩戴在耳道的骨区中而无需每天塞入和移除的助听器。
背景技术
外听道(耳道)10大体是狭窄的且定型成如在图1中示出的冠状图所示。成人耳道10从耳道入口12到鼓膜或耳膜14的轴向长度大约为25毫米。耳道10的外侧部分、即远离鼓膜的部分是软骨区16。软骨区16由于下层软骨组织而是相对柔软的,并且响应于在说话、打哈欠、吃东西等期间发生的下颌或颌骨运动而变形和移动。耳道10的内部、即朝向鼓膜14的部分是骨区18(或“骨性耳道”)。靠近鼓膜14 的骨区18是坚硬的、长大致为15毫米并且占据了大约60%的耳道长度。骨区18中的皮肤相对于软骨区中的皮肤更薄,并且通常对触碰或压力更为敏感。大约会在骨-软骨结合部20形成将软骨区16与骨区18 分开的特征性弯曲部(characteristic bend),通常称为耳道的第二弯曲部。
耳道中的碎屑22和毛发24主要存在于软骨区16中。生理碎屑包括耳垢或耳耵、汗渍、腐烂的毛发和皮肤、以及由软骨区中的皮下腺生成的皮脂分泌物。非生理碎屑也存在并且可以由环境颗粒构成,所述环境颗粒包括可能已经进入耳道的卫生用品和化妆用品。耳道的骨部不包含毛囊、皮脂、汗渍、或耵聍腺。耳道碎屑通过外侧上皮细胞的迁移过程而自然地排出到耳朵外,从而为耳朵提供天然的自清理机制。
耳道10在内侧终止于鼓膜14。耳道的外侧和耳道之外是耳甲腔 26和软骨性质的耳廓28。在入口12处耳甲腔26和耳道的软骨区16 之间的结合部也由已知为耳道的第一弯曲部的特征性弯曲部30限定。不同个体之间的耳道形状和尺寸可以显著变化。
长期佩戴型助听器配置成从数周到数月地持续佩戴在耳道内。这种设备在大小上可以微小化以完全装配在耳道内,并且配置成使得接收器(或“扬声器”)靠近鼓膜14地深入装配在耳道中。为此,高度缩微化、但充分尺寸化为产生可接受的声音品质的接收器和麦克风可用于助听器中。耳内式接收器大体为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5至7毫米的长度范围以及在最窄尺寸处为2至3毫米的周长。也可以制造尺寸更小的接收器,但输出效率将更低且通常对微制造技术而言、尤其是在电磁换能机构的线圈中挑战性。输出效率的降低在长期佩戴型助听器设备中会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输出效率的降低必然使得显著增大功率消耗,以产生听力受损个人所需的放大级。缩微助听接收器的示例包括由Knowles Electronics制造的FH和FK系列听筒和由Sonion (丹麦)制造的2600系列。就麦克风而言,在耳道式助听器中应用的麦克风大体为长方体或圆柱形状,并且具有2.5至5.0毫米的长度范围以及在最窄尺寸处为1.3到2.6毫米。缩微麦克风的示例包括由 Knowles Electronics制造的FG和TO系列、由Sonion制造的6000系列、以及由Tibbetts Industries制造的151系列。其它合适的麦克风包括硅麦克风(硅麦克风由于它们每单位面积次优的噪音性能还没有广泛用于助听器中)。
最近推出的长期佩戴型助听器配置成位于耳道10的软骨区16和骨区18两者中。存在旨在完全搁置在骨区18内的长期佩戴型助听器的设计,并且这种设计被Shennib(“Shennib”)的美国专利公开文献 No.2009/0074220公开。就将助听器完全放置在耳道骨区18内而言,有多种优点。例如,在耳道骨区18内并且完全越过骨-软骨结合部20 的放置避免了软骨区16的动态机制,在该动态机制中,下颌运动、诸如睡觉期间轴面位置改变、以及其它运动引起能导致不舒适性、磨损和/或助听器迁移的显著耳道运动。放置在耳道骨区18内的另一益处与下述事实有关:汗渍和耳垢在骨-软骨结合部20的外侧产生。因此,放置在骨区18内降低助听器污染的可能性。声音品质因为由软骨区 16中的声音回授导致的“阻塞”被消除而提高。声音品质也因为下述原因提高:麦克风相对接近鼓膜地放置,获得了由耳朵的外部分提供的方向性和频率成形性(frequency shaping)的优点,以使得呈现给助听器的麦克风的声音更加接近地匹配患者习惯于它们的鼓膜接收的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声音医药公司,未经声音医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7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行链路传输
- 下一篇:用于回收电子设备的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