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控制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移动管理实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7660.0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卓;赵旸;陈东;菲利普·赖宁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2 | 分类号: | H04W3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控制 方法 基站 用户 设备 移动 管理 实体 | ||
1.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可用指示;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中的全球移动管理实体标识,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
所述基站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和所述PLMN可用指示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
所述基站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和所述PLMN可用指示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消息,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业务请求消息、重定向原因和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的信息;所述重定向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所述PLMN可用指示之后发送给所述基站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的信息向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初始用户设备消息,所述初始用户设备消息中携带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和重定向尝试标记;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完成指示;
或者,所述基站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和所述PLMN可用指示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消息,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业务请求消息、重定向原因和重定向目标PLMN的标识;所述重定向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所述PLMN可用指示之后发送给所述基站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重定向目标PLMN的标识确定所述重定向目标PLMN所属的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向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初始用户设备消息,所述初始用户设备消息中携带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和重定向尝试标记;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完成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的信息包括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的标识或者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的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完成指示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消息,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消息是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建立服务网关与分组数据网关之间的承载,并向归属用户服务器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之后发送给所述基站的;
所述基站建立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之后,向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初始用户设备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以便所述重定向目标移动管理实体在进行承载修改之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重定向目标PLMN的标识,使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重定向目标PLMN内进行注册。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MN可用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PLMN可用;或者,所述PLMN可用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等效归属PLMN可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PLMN可用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等效归属PLMN可用时,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等效归属PLMN的标识;
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等效归属PLMN的标识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移动管理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定向原因包括重定向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PLMN、或者重定向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等效归属PLMN、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注册PLMN改变、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PLMN可用、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等效归属PLMN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76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